西藏海拔4200米试种车厘子乐成
中新网拉萨5月29日电 (张伟)“占尽风情向巴蜀,不负百果第一枝”,论及在中国栽培以“稀缺”“高端”标签傍身的车厘子(又称欧洲甜樱桃),不少人首推四川。近日,在北京市的对口支援下,这种对温度、光照、水分和土壤都十分挑剔的果树,在海拔4200米的西藏拉萨尼木县乌米农业产业园开花结果。
图为尼木县首批进入膨果期的近300株车厘子树被尼木县各族民众认购一空。 张伟 摄
“个大、色鲜、汁多、味甜。”首批进入膨果期的近300株车厘子树被尼木县各族民众认购一空,虽然每株果树挂果量不一,但抽中认购签的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尼木县副县长、尼木县卡如乡党委书记王庆国祖籍四川成都,在藏工作18年的他感慨道:“非但品质不输内地,车厘子高海拔试种成功本身就是奇迹。”
图为尼木县首批进入膨果期的近300株车厘子树被尼木县各族民众认购一空。 张伟 摄
而这一奇迹的诞生离不开北京市对口支援工作,在多年的实践中,北京市各区县结合尼木县实际,主动融入“现代尼木三步走”总体布局,开创了以建设“高原生态田园综合体”为主要内容的脱贫路子。
自1994年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北京市已有九批援藏干部、援藏医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奔赴尼木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累计投入援藏资金6.17亿元(人民币,下同),援建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扶贫产业等项目80多个,有效缓解了尼木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尼木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
图为尼木县民众采摘车厘子。 张伟 摄
负责车厘子种植培育的尼木县“点对点”抓产业干部德吉告诉记者,尼木县自然条件较差,人均土地面积不足1.4亩,当地民众只能种植青稞等传统农作物,曾长期属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在北京市援藏项目的助力下,尼木县下定决心发展有机农业,引入车厘子等优质水果。
图为车厘子在海拔4200米的西藏拉萨尼木县开花结果。 张伟 摄
“车厘子树非常娇气,温度高一点枝叶容易打蔫,低一点根系成长就会减慢。”德吉说,为不占用耕地,尼木县依托对口支援资金,并从本级财政资金中投入近400万元,合力在乱石滩上建起智能温室,更换土壤,采用智能排灌设施涵养水土,还从山东请来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由于没有经验,在尼木县车厘子种植项目一期试点过程中,当地干部与老百姓付出了很多辛苦。德吉说,2019年曾尝试借助蜜蜂授粉,但效果不理想,今年全部采用人工授粉,“那段时间我们从上午8点到晚上9点都泡在车厘子种植基地,就像照顾自己的小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