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村的蝶变路:从“甜睡资源”到“瑰丽经济”
(中国减贫故事)网红村的蝶变路:从“甜睡资源”到“瑰丽经济”
中新社郑州7月8日电 题:网红村的蝶变路:从“甜睡资源”到“瑰丽经济”
作者 李贵刚 向炜
郝堂的风、郝堂的雨、郝堂的山、郝堂的水,郝堂的人在等你……这是中国首批“最美村子”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的宣传口号。甫一走进这所村庄,“最美村子”风扑面而来。
6月,一场久别重逢的大雨缓解了大别山区的旱情,郝堂的河水也涨起来了。池塘里荷莲泛着点点雨珠,游人簇拥而至。
正逢赏荷季。郝堂“上山下山”民宿东家胡涛接了不少网上订单,老街上“网红”菜瓜酱也热卖起来了。
郝堂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1年,内地僵持“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扒房”的成长理念打造村子旅游,发动了大批青年返乡创业。
“我在上海已有两家公司了,最后照旧选择返来。”2014年,事业有成的“80后”胡涛从上海回到郝堂,二次创业。
徐徐地,郝堂声名远播,被誉为“画出来的村落”,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每年欢迎旅客近百万。
进入大别山要地的新县周河乡西河村,一座座青山、一棵棵古树、一栋栋老屋映入眼帘。
小溪水动弹着水车潺潺流淌,鸟儿欢鸣;西河湾农夫专业相助社“古法榨油坊”里围满了抚玩、照相的旅客;“贰两毛尖”小店东家匡建新说,“生意还不错!”
旧日,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西河村四面环山、闭塞落伍,一度成为仅剩下39名老人的“空心村”。
几年前,内地先后投资7000万元人民币挖掘透着乡情、乡俗、乡恋、乡愁的原生地区文化,叫醒村子里的“甜睡资源”。
“村落美了,旅客多了,离乡的人逐步返来了,村落有了朝气。”西河湾景区管委会主任张一谋见证了这座有800年汗青的传统古村庄由“空心村”酿成网红旅游地的过程。
如今,从深圳返乡3年的匡建新早已不再满意于“贰两毛尖”,他正在打造几款“网红”土特产物牌,将其转化为“瑰丽经济”。
与风光秀丽的郝堂、西河对比,时庄村无青山也无绿水。但走进一处别院,青藤、古树、小桥、流水遮盖其间,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山水画”。
时庄村位于豫鲁苏皖四省团结部的“中国面粉城”永都市,这里村民曾经走的是羊肠小道,住的是低矮民房,守着良田“望天收”。
“时庄村汗青悠久,文化厚重,村内有关公饮马泉等汗青奇迹。”时庄村支部书记陈红亮先容说,由于思想见识落伍,深厚的文化秘闻“养在深闺人未识”。
2017年,时庄村将汗青文化和村子振兴相团结,当场取材,对农村老宅基地、废坑塘、旧物件等举办综合操作,让一个普通小村庄变为“网红”文化艺术村,天天欢迎旅客近万人。
如今,成为国度3A级旅游景区的时庄村已有种种艺术家30余人入驻,成为该村的“新村民”,涉猎书画、奇石、民间工艺等浩瀚门类。
跟着村子振兴和瑰丽村子建树,今朝在中国农村,像郝堂、西河、时庄这种靠“颜值”走红的村子越来越多了。(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