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巨变 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3)
我与珠海的缘分,要从66年前说起。1954年,20岁的我介入事情,来到了其时的珠海县,在县水产办事情了一年多后调到了县贸易局。因为对美术、书法有些拿手,我经常被抽调去举行各类宣传展览。逐渐成了包袱起美工、排版到指引、讲授的“多面手”。准备展览次数多了,我逐渐发明用照片记录贵重汗青时刻的重要性,以后与摄影结下不解之缘。当时,从没摸过拍照机的我借来呆板,买回摄影专业书籍开始自学。
1973年,38岁的我有了第一台专属相机。其时单元门口配置了一个橱窗,专门用来展示珠海都市新面孔。透过我的镜头,珠海的楼宇建树、新厂完工、市民糊口、风气风俗,都被一一记录了下来。
要问我哪张照片最贵重、最难忘,那绝对是珠海市人民当局挂牌的时刻。1979年3月,珠海建市。1980年,珠海经济特区成立。1980年11月24日至30日,珠海市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集会会议,全市人民欢乐激昂。集会会议召开前一晚,我感动得难以入眠,第二天一早就奔赴会场拍摄集会会议照片。
为了打闪光灯,当天我在腰间挎着一个大电瓶走来走去,造型很引人注目,尚有市率领打趣说“你这套设备可以用来煲开水了”。集会会议竣事后,珠海市新带工头子成员精力奋起走出大礼堂,护送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当局牌匾前往进行挂牌仪式。
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汗青时刻,顿时紧跟步队,从其时的渔民礼堂一直步行至市当局门前。从步队的行进、挂牌的瞬间到新班子成员的合影,我一路拍摄。就这样,珠海市挂牌创立,这一切被我定格在镜头下,成为本日仅存的、分外贵重的汗青照片。
在交通条件十分未便的年月,我踏过香洲到翠微的泥路,登过没有开路的凤凰山顶,经常为了拍摄一个所在,骑单车来回耗费一成天的时间。我跑遍珠海各个角落,留下不少有趣的拍摄影象。
我至今仍记得,为了拍摄香洲全貌,我独自登上凤凰山山顶。为捕获最佳的光影瞬间,登顶后,我在骄阳下暴晒四五个小时,饥渴之下只好扯几片树叶塞进口中品味解渴。有一次,天气突变,乌云盖顶,我只好急促下山,一不把稳还走错了路。等找到正确蹊径返回家中时已是深夜11时,家人心急如焚,差点闹出失踪事件。我不怕坚苦和危险,怕的是漏掉了记录珠海成长的贵重画面。
《珠海市当局挂牌》《海岛光脚大夫10姐妹》《海岛女民兵》《叶剑英和我们在一起》《珠海第一家中外合伙毛纺厂》《珠海第一家彩色冲印店》《珠海第一个农业机器化浇灌》《珠海直升机场》《拱北港口》《香洲全貌》《吉大全貌》等情形在我的记录下,从瞬间酿成了永恒。
这些照片不只实现了我很多第一次,也揭示着珠海不少第一次。跟着年龄渐长,我逐渐放下了手中的相机。旧日最珍视的拍摄东西,也已转到孙女手上。如今我习惯天天早上走出家门,到立名广场四周买份报纸,再到海边散散步。
很名誉能亲目睹证这个好时代,我相信大湾区时代的珠海会迎来新的成长机会。我要用眼睛来看这座都市的繁盛,用心来感觉这座都市的脉动。
报告者:方克森(汕头经济特区筹划局首任局长)
从冷落到富贵的一段黄金岁月
光亮日报记者吴春燕 通讯员陈文兰、依洁采访整理
汕头
大美汕头,不惑特区;南海之滨,千帆竞进。改良开放的海潮在这里奔涌不息。
40年前,汕头人怀揣空想振奋而起,在波折丛生的滩涂上高高抡起填平沙丘的第一锄,由此翻开了汕头经济特区的新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