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州消费扶贫:“山乡土货”成村民增收“香饽饽”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10-17 23:01:49
浏览

  “这两年通过成长种养殖业,过上了好日子,每年有上万块钱的纯收入,就连原本放在家里欠好卖的红苕粉也酿成了真金白银。”已经不变脱贫的重庆市万州区龙沙镇海螺村村民晏玉文笑着说,他从家里带来的200公斤红苕粉全部被前来“赶场”的干部买走了,本身“白捡”了2000多元钱。

  两年前,晏玉文一家照旧内地有名的建卡贫困户,一家人靠种几亩薄地维持糊口,日子过得十分窘迫。龙沙镇通过打造当局敦促、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和社会参加的“多点着花”扶贫产物销售渠道,让“山乡土货”成为村民增收“香饽饽”,而晏玉文一家只是该镇消费扶贫下的一个缩影。  

  “吃货”直播带货助村民打开销路

  “进入直播间的列位伴侣,本日我们在龙沙镇老林村向各人先容内地的蜂蜜、土鸡、土鸭、红苕粉等隧道山村土特产……”连日来,在老林村村委会四周的山头上,驻村第一书记王定军都拿着手机站在路边,依托移动网络在线“吃货”直播,在他身后,漫山遍野绿油油的玫瑰香橙树成了最美的配景墙,面敌手机镜头,王定军侃侃而谈,俨然一位直播内行。

  “直播带货真是利便,动动手指头和嘴巴就将对象卖出去了。”老林村脱贫户李英珍在家门口的园子里喂了几十只土鸡,以前,她老是将鸡蛋存下来,过一段时间再拿加入镇上去卖。

  “耗时耗力不说,还不必然卖得出去,一不小心放久了就会变质。”李英珍汇报记者,自从内地在网上办起了“老林村土特产专卖店”后,王定军和村干部轮替上阵直播带货。此刻,不只她的鸡和鸡蛋常常畅销,就连以前“远在深山人未识”的洋芋粉、红苕粉、蜂蜜等山货也成了“落地不沾灰”的抢手货。

  “仅疫情期间就辅佐老黎民卖了2万多公斤玫瑰香橙,1千多公斤苕粉和鸡蛋,此刻水果卖完了,我们就主攻其他农副产物,有啥卖啥。”王定军说,直播带货,不只有效办理了内地农产品滞销问题,也提高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山乡“土货”成村民增收“香饽饽”

  “我每年养200多只鸡,大多是当局的干部买走了,价值比市场价要高许多。”家住龙沙镇青龙村的谭永明感应地说,三年前,他照旧村里的建卡贫困户,自从在当局的扶持下开始成长养殖业,不只摘掉了“贫困帽”,日子也是越过越幸福。

  其实,在龙沙镇,受益于消费扶贫的不只仅是谭永明。彭家村建卡贫困户彭善昌2019年喂了5头肥猪、10多只鸡,年底时,帮扶干部和驻村事情队队员带着单元上的同事和伴侣,一次性花4万多元钱全部买走了。

  “不出家门就将家禽卖出去了,不只省了劳力和运费,并且比市场价跨越了4000多块钱,此刻的干部是真心实意地辅佐我们老黎民。”彭善昌由衷地说。

  万州区民建会员单元到龙沙镇以高于市场价的价值向贫困户购置了6万余元的农产物;彭家村驻村事情队77名队员通过本身购置、向亲朋挚友推介等方法,每年消费扶贫金额高出10万元……龙沙镇组织委员向存琼先容,仅在10月15日“消费扶贫赶场勾当”当天,30多户贫困户就销售红苕粉、蜂蜜、鸡蛋、水果等农副产物13000多元。

  脱贫攻坚以来,龙沙镇打造当局敦促、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和社会参加的“多点着花”扶贫产物销售渠道,进一步提高农产物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每年以消费扶贫的方法为农夫增加收入高出90万元,让“山乡土货”真正成了村民增收的“香饽饽”。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