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民族地域决斗决胜脱贫攻坚综述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1-02-23 11:20:01
浏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域和各族群众紧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走出了一条波涛壮阔的脱贫奔小康之路。“到2020年现行尺度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郑重理睬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域如期实现。困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域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汗青性地获得办理。

  据统计,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八省区(以下简称民族八省区)贫困人口达3121万人,贫困产生率为20.8%,现行尺度下民族八省区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2016年至2020年,民族八省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4203元增长到10770元,增幅达156%。全百姓族自治处所420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8小我私家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

  从青藏高原到塞外草原,从天山脚下到彩云之南,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焦点的党中央坚定率领下,民族地域产生汗青巨变,各族子女联袂同行,正向着越发优美的新糊口奋力飞跃。

  巨变——

  民族地域如期实现脱贫,迎泉源史性变迁

  走进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高山乡的布楞沟村,3600亩高尺度梯田环抱村庄,整齐划一的红砖红瓦房坐落山间;5米宽的水泥硬化路联贯村外,地下15公里的自来水管通向每一户村民家里……

  而在2013年之前,这里完全是别的一幅情形。布楞沟,东乡语意为“悬崖边”,村如其名,山大坡陡、沟壑纵横,村民吃水坚苦,要么喝雨水可能盐碱水,要么来回30公里到洮河取水;全村都是又窄又陡的土路,八成以上群众住的是土坯危房……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调研考查。在布楞沟村,习近平总书记留下殷殷嘱托,但愿乡亲们“发扬自强自立精力,找准成长路子、苦干实干,早日改变贫困面孔。”颠末几年尽力,布楞沟村产生了巨变。

  “水来了,路通了,我还贷款养了200多只羊,年收入能到达20万元以上。”说起变革,村里的养殖大户马建英满是感应:“感激党的好政策,村落一年一个样,我们都在跑步进入小康社会!”

  布楞沟村地址的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国度重点扶持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域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个部分相继出台支持“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域脱贫攻坚的文件。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动作的指导意见》出台,专门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域脱贫攻坚作出陈设。从住房安详、饮水安详到教诲医疗、基本设施建树,各项扶贫办法一项项推进,旧日阻碍内地脱贫致富的“穷根”被逐渐斩断。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中央累计布置财务专项扶贫资金2415.2亿元用于支持民族八省区,占全国总量的45.5%;累计布置中央财务专项扶贫资金(少数民族成长支出偏向)304亿元。2016年以来,民族八省区共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革210万户,易地搬家400万人。

  财富扶持、资金投入、易地扶贫搬家、教诲晋升,一项项扶持政策接踵而至,一个个扶贫项目扎实落地,让民族贫困地域的整面子孔产生了雷霆万钧的变革。

  停止2018年底,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等18小我私家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2019年,保安族、普米族、毛南族等7小我私家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停止2020年底,我国28小我私家口较少民族都已如期脱贫,迎泉源史性变迁。

  路拓宽了、地道通了,独龙族辞别了大雪封山半年、不通公路的汗青;树枝建的杈杈房、茅草房被特色民居代替,德昂族整族搬进了“定心房”;从刀耕火种到茶叶之乡,基诺族走上了财富致富的康庄大道……从交通闭塞到“天堑变通途”,从温饱不敷到安身立命,“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域落后”的庄严理睬正成为现实。

  奋进——

  扶贫、扶志、扶智相团结,民族地域干部群众劲头儿十足

  堆栈、餐厅、店肆的招牌一个接一个……面前的这座清新干净、活力四射的苗寨,就是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

  2013年11月,就是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