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应用:颗颗卫星飞天,满满成就落地
空间应用: 颗颗卫星飞天,满满成就落地
空间对地视察技能具有宏观、快速、精确的特点,我国的空间对地视察应用从区域到全球都取得了极大的乐成。
郭华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2月18日,本年第1号台风“杜鹃”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除了风云系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海洋二号B/C星等卫星也捕获到了“杜鹃”的生成与变革进程。在海洋防灾减灾规模,海洋卫星已经成为不行或缺的数据源。
停止2019年,全球在轨卫星数量到达2460颗,2008—2019年我国共发射卫星203颗,在轨卫星数量到达299颗,位居全球第二位。
以中星、亚太、天通等为代表的通信卫星,以风云、资源、海洋等为代表的遥感卫星,尚有各人所熟悉的北斗卫星……中国航天科技团体有限公司克日宣布的《中国航天科技勾当蓝皮书(2020年)》显示,2020年,中国航天应用继承取得重要希望,在轨运行应用卫星数量高出300颗,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卫星应用体系,有力支撑了各行业的综合应用。
“空间对地视察技能具有宏观、快速、精确的特点,我国的空间对地视察应用从区域到全球都取得了极大的乐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在接管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暗示,我国航天事业成长60多年来,卫星应用从无到有,根基组成了全方位的遥感、导航、通信卫星应用体系。
卫星遥感实现坐地巡天、观海
1月8日,江苏省最低气温普遍都在0摄氏度以下,南京当地蔬菜中的芦蒿、马兰头、荠菜、菠菜、香芹等叶菜批发价值均有上涨,好比芦蒿从之前的每斤6元上涨到每斤7—8元。
内地媒体发明,这与持续呈现的寒潮颇有干系。
天气变革影响着人们穿衣、出行,以致糊口的方方面面。国度卫星气象中心遥感到用室主任、风云气象卫星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唐世浩先容,为精确预报寒潮提供支撑,并监测寒潮的成长和影响,只是风云卫星的“根基功”之一。
据中国气象局动静,2021年我国打算发射风云四号B星和风云三号E星,“十四五”期间共打算发射7颗风云气象卫星。
“到2035年,我国要成立监测紧密、预报精准、处事风雅的气象业务体系,气象综合实力到达世界先历程度,气象深度融入民生保障和行业成长,根基建成气象强国。”中国气象局局长庄国泰透露。
据中国气象局动静,作为风云四号的第二颗卫星,风云四号B星,今朝研制事情根基已经完成,凭据打算,本年将择机发射。
唐世浩对此颇为等候。风云四号B星搭载的快速成像仪可以对数百万平方公里区域实现1分钟一次成像,最高判别率到达250米阁下,对中小标准的天气系统具备更强的监测本领。
风云三号E星将是世界首颗晨昏轨道气象卫星。它与今朝在轨的风云三号系列卫星组网运行后,将使天天的视察时间漫衍更匀称,并让科研人员能获得晨昏时间的气象资料。别的,已往风云卫星在夜间只能通过红外和微波仪器视察,而风云三号E星搭载了微光视察设备,具备可见光夜间视察本领。
作为海洋高新视察技妙手段,天基海洋遥感已遍及应用于海洋情况资源观测、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海上安详和国防建树等规模。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度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蒋兴伟在2020年8月进行的世界海洋科技论坛分论坛“海洋视察与探测技能论坛”上透露,2021年将发射2颗卫星,已经立项的有2颗,正筹备立项的有5颗。
2020年3月,国度提出加速新型基本设施建树,卫星与家产互联网、智能电网、人工智能、5G等新基建的融合应用进入“快车道”,自然资源、生态情况、农业等行业一连宣布行业政策文件,助推卫星应用业务向各行业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