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链补链,做强制造业(经济新方位·2021怎么干)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围绕强链补链,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将重点抓好锻长板、补短板、强企业三方面工作。长板如何锻造?短板怎么补?企业如何做强?记者进行了采访。
锻长板,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
机器人自动搬送车身、底盘模块化自动合装、装配件全部无人配送,就连螺栓和轮胎都是自动拧紧……走进一汽红旗“5G+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工厂总装车间,智能化工位占到全部工位数量的80%以上,生产环节全信息化闭环管理,不仅能满足定制化生产要求,还实现了整车生产准备周期压缩约6个月,订单交付周期缩短25%以上。
一汽红旗智能工厂只是我国“5G+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众多成功案例中的一个。在工信部部长肖亚庆看来,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锻造长板的重要抓手之一。此外,还要着力打造新兴产业链,聚焦产业优势领域深耕细作,培育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拥有一批优势长板是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锻长板,就是要在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中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成为全球供应链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认为,锻造长板要从以下4个方面发力:一是聚焦5G、通信设备、纺织、家电等优势行业,打造一批“杀手锏”产品,占据产业竞争制高点。二是重点提升人工智能、通信设备、先进轨道交通、核电装备、工程机械等领域核心竞争力,真正打造成为国际产业竞争的“长板”。三是加快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改造提升,大幅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四是注重用好国内市场,通过实施首台套、首批次政策等措施,为新产品产业化提供前期市场支持,通过庞大的市场规模效应促进产业质量性能提升,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补短板,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
“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就是要补上我国严重受制于人的产业环节和关键领域,增强我国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张立认为,补短板的重点是“基础”和“关键核心”等重点领域。针对其中的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等工业基础领域,重点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通过应用牵引、整机带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性能和可靠性。针对高端医疗器械、航空发动机、芯片等高端产业领域,要梳理被“卡脖子”的产品目录,着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自主可控能力。
“对于那些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市场失灵领域,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通过加大投入、调动资源集中攻关,力争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短板瓶颈制约。”张立说,高度市场化的领域,则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加强对外技术交流合作,增强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黏性。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举例说,电子材料、电子专用装备和电子测量仪器及下游市场等共同构成了电子元器件产业的生态体系,补短板要注重打造发展一致、相互支撑、协调配合的良好生态。“许多产业链薄弱环节都处于前端和上游,但同时,其生产和制造也需要自身产业链供应链支撑。”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子河认为,解决产业“卡脖子”问题,必须在产业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大胆探索。一要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统筹央地、行业资源。二是强化应用牵引,在关键、重要、新兴行业,着力优化采购模式,推动差异化应用。三是加强行业发展统筹协调,适时推动产业主体集中和区域集聚,解决行业散、小等问题。
强企业,分层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