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减碳”明晰绿色路线图(2)
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关键在于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尤其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我国95%左右的非化石能源主要通过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电网是电力系统碳减排的核心枢纽,电网企业面临保安全、保供应、降成本的巨大压力,同时自身节能减排任务繁重。
“新能源迅猛发展,在有效缓解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特别是其消纳工作,给电力系统带来了新挑战。”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肖黎春说。
以湖北省为例,近5年内新能源装机年均增长38%,部分地区电网就地消纳空间、通道断面外送能力已趋于饱和,电网调峰的难度和安全稳定运行的压力剧增。
肖黎春表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亟待超前研究谋划新能源消纳工作,在全社会形成新能源消纳合力,避免出现弃风弃光现象,促进电力结构调整,最大限度以清洁和绿色方式保障电力充足供应。
能源基础设施要跨界融合
碳中和目标下,如何保障大幅增长的清洁能源消纳是首要问题。
在尖山新区,几百座屋顶光伏发出来的电汇入大电网,整个地区由一个高密度用电区域转变为一座新能源绿色发电厂。“电网最重要的是安全、可靠、稳定和高质量,而分布式光伏每一处输出的电能质量都不一样,对电网运行和部分企业生产造成了困扰。”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范云其说,为此,项目建成了柔性互联换流站,研发了网源荷储协调控制系统。同时,对尖山新区电网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通过能量路由器,在不同区域、不同电压等级配电线路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初步实现了对企业光伏发电的分层分区全额消纳。
着眼全局,发展电池储能是保障能源电力可靠供应的长久之计。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庆强表示,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紧平衡问题凸显,部分地区高峰负荷时段保供电压力较大。
以湖南为例,近年来用电负荷持续快速攀升,电力供应能力已达极限,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电力缺口仍将存在,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刻不容缓。
“发展电池储能,可作为电力系统的‘充电宝’和‘稳定器’,不仅可在用电紧缺时段提供电力支撑,还能显著增强电网应对事故的能力,切实保障能源电力安全。”孟庆强说。
放眼未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员时璟丽表示,目前,可再生能源发展在资源、技术、产业、经济性方面基本不存在瓶颈和障碍,关键在于可再生能源与能源系统的融合,而实现融合的关键是建设电气化、清洁化、智能化的现代能源体系。未来,化石能源在能源系统中的作用和运行方式必须转变,同时,可再生能源要实现优化存量,有序增长,能源基础设施要实现跨界融合。
(责编:赵超、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