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春耕跃动广袤田野(田间追踪高质量·春耕探行)(2)
蒲守国口中的“老赵”叫赵大春,是旺苍县农业农村局培训的97个农技员之一,专门帮村民解答春耕中的技术问题。“老乡手指一点,问题发到群里,我随时随地就能帮他们答疑解惑。”赵大春说。
“茶树套种大豆,作用可不小。”赵大春介绍,豆苗长起来后枝梗繁茂,削弱了杂草长势,能在很大程度上替代除草打药,同时还能固氮,提升地力。据测算,一亩茶园套种4公斤大豆,可减少尿素使用量10公斤,茶树长得更齐壮,茶叶品相也更佳,比常规种法能多采集茶叶10多斤,相当于增产25%左右。
线上线下的农技指导,帮越来越多农户掌握了生产技能。“在微信群里看农事、学技术,还有专家点对点上门指导,增产增收更有保障了!”金光村茶农赵万勇家里有5亩茶园,今年打算和几个老乡一起,把村里前两年新建的黄茶园流转过来,用上这种套种模式,效果立竿见影。
当前,大两镇已有98户脱贫户、10户种植大户、16户科技示范户加入“春耕之家”微信群。在全县,通过微信平台,累计开设春耕春管“微课堂”300多次,为1万多家农户解决了2526个春耕生产技术难题。
新技术下田,让田野上“绿”意更浓。
“农技推广,就是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利用春耕这段时期,大力推广绿色生态技术,为全年农业生产定下绿色的主基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魏启文说。
今年3月以来,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先后印发了春季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和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重点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化。
目前,我国已实现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75%。近55万农技推广人员与农民一起,为春耕生产披上新绿。
智能农机提质扩面,农民种地更轻松
春浇一水,亩产千斤。走进山东平度市50万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平整的机耕路、标准化水渠和林网纵横交错。田庄镇西寨村种粮大户侯松山正在给小麦浇返青水,麦苗迎风挺立,青翠欲滴。
“过去种粮,最头疼的就是浇地。”侯松山说,小麦从播种到丰收得浇三四遍,一人一天只能浇四五亩地,3000亩地光人工费就要6万多元。
2018年,当地政府推广水肥一体化项目,侯松山流转的地块,有1000亩列入了项目范围。每亩政府补贴500元,自筹200元左右,建起了标准化输水管道、出水栓和机井等农田灌溉设施。
“一个机井能管二三百亩地,闸门一合上就能浇地,夜里也不耽误。”侯松山说,卷盘式喷灌机浇地均匀,水肥一体化系统能实现精准滴灌,二者结合使用,每亩地比大水漫灌节省两成水,算上人工,亩均节本100多元,增产近200斤。
放眼全国,各地通过完善提升农田生产基础设施,转变生产方式,不断提高土地、肥水利用率,有效促进集约化生产经营。
现代化装备助力绿色春耕。
甘肃山丹县西屯村实施“一户一块田”高标准农田改造,零碎地成了整块田。“今年我承包了900亩地,省工又省油。”登成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登成感慨。
在河南商水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农田配套了田间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站和物联网监控设备,农民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能完成灌溉、施肥等智能化管理。
去年,我国建成高标准农田839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2395万亩。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完成1亿亩高标准农田和15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确保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