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11年,带富一个村(新时代·面孔)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4-13 08:57:01
浏览

驻村11年,带富一个村(新时代·面孔)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石雪晖与朱有志(右)一起查看葡萄种植情况。
  资料照片

 

  湖南省长沙县开慧镇开慧村钟家组的村民周俊,正忙着为他流转的200多亩农田筹备春耕物资。和他一样的种粮大户,在开慧村有5个,每个种粮大户流转3到4个村民小组的耕地。“以前没有这么大规模,朱院长来了后,我才慢慢扩大到200亩。”周俊说。

  周俊所说的朱院长,是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开慧村第一书记朱有志。朱有志驻村11年间,这个曾经的集体经济空壳村,成为产业全面发展的先进村,2020年村集体收入达到了70万元。

  找政策

  “劝大伙多种田,得让种田的人有钱赚”

  从2001年担任湖南社科院院长,到2013年退休,基层组织、集体经济、粮食安全,是朱有志关注的关键词。

  2009年,感到农村实践经验还有所欠缺,朱有志写信给长沙县有关部门,想要找一个典型村扎下来,既帮村里搞建设,又方便做研究。听说大专家要来驻村,县里很积极,安排朱有志担任开慧镇开慧村第一书记。

  2009年12月,朱有志来到了开慧村。到村没多久,当时的一个现实情况让朱有志睡不安稳——这里的春耕静悄悄。青壮年劳动力多数外出务工,村里种田的“主力”不足。

  “我也是农村出来的,不种田怎么行呢?老张啊,一起想想办法。”朱有志找来了村里的老党员张定奇。

  村里很快组织了座谈会、动员会,可是村民们还是不为所动。“辛辛苦苦种一亩田,不如在外打工挣得多,这样的想法很正常!”碰壁之后,朱有志说,“劝大伙多种田,得让种田的人有钱赚。”

  朱有志把目光瞄准了村里小规模流转土地的几个种粮大户,周俊就是其中之一,他流转了30多亩土地。

  “你问为什么那时候种得少?还不是钱包太浅,担不起风险嘛。”周俊说,种粮投入大,光是买农机,就是一笔巨额支出。也有种粮大户说,是想要扩大一点面积,但是挨个去找村民谈效果并不好。

  细细倾听完种粮大户的难处,朱有志有了对策。村里召集各小组组长开会,给小组长布置了上门做工作的任务。部分土地灌溉难,村集体购置一批水泵;农业生产有风险,村里鼓励种粮大户购买农业保险……

  “小额信贷,购机补贴……很多政策我们搞不清楚,朱院长都帮我们想全了,符合要求的就能享受到。”周俊说。

  渐渐地,几个种粮大户逐步扩大了流转面积,村里的农田重新热闹起来。

  办产业

  “村里资源少、资产少,得想方设法找到发展的路子”

  “很早就知道农村发展产业难。但真正实践起来发现,太不容易了!”朱有志说。

  当时,想引进工业、开发旅游,却因为交通不便,引入企业有困难;有外来企业想要种水果,可管理不善,经营效益欠佳……基础薄弱的开慧村,亟须开新局。

  2015年,朱有志开始谋划修一条非同寻常的路。“你看地图,杨开慧故居在开慧村,缪伯英故居在相邻的飘峰山村,任弼时故居在紧挨着长沙县的汨罗市。这么近距离内有这样的红色资源集群,这是开慧村独特的优势所在。”朱有志说。能不能打通交通,将分散的红色资源连点成线呢?

  很快,这一合理申请被上级部门认可批准。一条长3.8公里、宽12米的开慧大道顺利建成,旅游发展起来。

  有了好路,朱有志又把目光投向了天空。湖南一家通用航空企业华星通航,当时在长沙县郊区选址。在朱有志的牵线搭桥下,机场落地开慧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