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八成受访大学生支持高校开设理财课(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5-17 09:11:01
浏览

  在李爱君看来,许多人大学阶段就开始理财的现象,说明我国金融服务普惠性在提高,国民金融意识在增强。“同时它也说明了我国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所以大学生虽然是没有资金收入、风险认识不强的群体,却也成为理财服务的对象。”

  学习理财渠道“五花八门”,大学生最看重理财产品稳健性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尽管理财市场日益多元化,大学生接触理财产品的渠道也愈发丰富,但是大学生学习理财知识的渠道却有待健全。调查结果显示,58.62%受访大学生通过媒体平台进行自学,47.72%受访大学生通过课堂、相关讲座进行学习,39.35%受访大学生通过亲朋好友介绍进行学习。另有11.65%受访者表示并没有正规途径进行学习,用“道听途说”来形容自己接触到的理财知识。

  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两年多理财经验的管思衡算是一个“老基民”。刚上大学时生活费不太够用,他萌生了通过理财“开源”的想法。自学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老师香帅的金融学课程后,他向父母提出,预支1年的生活费用于理财,1年内不再开口要生活费。起初妈妈不太同意,但爸爸鼓励他尝试。“他还说如果我真的亏得裤子都不剩,还是会给我一些接济。”

  把网课上学到的如何挑选股票、基金,怎样读懂图表和数据应用到“实战”的前两个月,他很快小赚了一笔,“大概10%左右”。正高兴着,他就和全球股民、基民一起遭遇了“大阴线亏损”,1万元亏损了2000元左右。火一下烧到了这个新手的眉毛。他把所有资金都拿出来重新配置,一半储蓄,另一半购买基金,每只基金只投入1000元到2000元。大三他又向家人预支了生活费,整个2020年,他的本金获得的收益达到75%。

  对于邵一迪而言,微信公众号、知乎金融大V等自媒体平台是她学习理财的重要途径。这位理财届的“小白”正在通过各种渠道,为自己的“小金库”添砖加瓦。在外人看来,邵一迪“没少赚”,但她依旧保持着清醒的理财思路,坚持“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她称自己是组合理财型选手,身为大学生的她知道自己没办法将大量精力投入在理财上,“理财资金的涨跌只能通过理财产品组合收益来平衡,相比赚很多钱,稳健对我来说更重要。”

  李爱君表示,大学生理财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产品风险性是否准确和风险评估是否合规。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李爱君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会选择风险低的产品。

  中青校媒调查也发现,面对日益丰富的理财产品类型,经济能力并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最注重理财产品的稳定性,81.27%受访者表示会选择有收益但风险相对较低的产品。

  大学生需要金融教育机制和监管保驾护航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75.15%受访者认为大学生培养自己的投资理财意识、方法十分重要;66.67%表示大学生应以学习建立理财意识为主,并适当加以实践;59.21%表示学校应该为大学生普及基本的理财知识;24.28%表示大学生在还未有独立经济能力时,尽可能不接触理财产品;18.89%表示应当对大学生理财予以技术和政策保护,避免大学生过度理财。另有7.94%受访者认为大学生不应该参与任何形式的理财投资。

  针对“大学生该不该理财”这个问题,邵一迪坦言,大学生购买理财产品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要思考自己是否有承担风险的能力。

  在邵一迪看来,大学开设金融安全知识课程的必要性很高,但是对“大学生如何理财”相关课程的开设持保留意见。邵一迪比较担心授课老师对相关知识的专业程度,以及课堂理论知识和现实情况脱节等问题。“不过,如果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我还是愿意去听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