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同心乘风破浪(大湾区大未来)(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5-18 10:09:01
浏览

  不止陆上交通。广州港集团副总经理宋小明介绍,随着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全线投入使用,南沙港实现了10万吨级和15万吨级船舶双向通航、自由抵港,开通的集装箱驳船支线已基本覆盖珠三角港口群,30个无水港更是将集货敛货体系辐射到广西、贵州、云南等泛珠三角地区。贯穿江门、中山、佛山和广州四座城市,并可连接国家铁路网络的南沙港铁路将于今年通车,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即将打通。

  以南沙为圆心,粤港澳大湾区立体交通网越织越密、越联越通,“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轨道上的大湾区”成为现实;总长5000多公里,核心区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8.9公里的高速公路;一年超两亿人次的旅客吞吐量和超8000万标箱的集装箱吞吐量,成为全球最繁忙的空域和港口群之一……

  规则衔接,变制度差异为改革红利

  5月5日上午,深港边界莲塘/香园围口岸,一辆满载货物的深港跨境货车从进入查验区到通关放行,用时不到半分钟。目前,“合作查验、一次放行”“一地两检”等创新举措正在广东各口岸推广,2/3的出入境旅客基本实现排队不超过30分钟。

  同一天晚上,在熙熙攘攘的珠海拱北海关,来自广州的游客何欣怡正在办理通关手续。这个“五一”假期的澳门游让她心满意足,通行证在自助通关机上轻轻一划,出示健康码,她便完成了通关手续。登上广珠城际铁路,一个多小时就能回到广州。

  与此同时,在珠海横琴中医药产业园工作的王建斌正在横琴口岸通关返澳。通过珠澳两地实行的“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旅客卫生检疫模式和两地健康码的互转互认,他每天早上到横琴上班,晚上回到澳门家中,和在一个城市工作生活并无两样。

  广州坐车网总经理张宇康介绍,如今他们的跨境巴士往来内地与澳门没有任何障碍,通关的时候,只需登录广东数字政府“粤省事”小程序进行转码,“粤康码”中的核酸检测结果等信息便被澳门方面予以认可,即可顺利通关。为统筹推进粤澳两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学,粤澳两地政府于去年7月实施“澳门健康码”和“粤康码”互认,不再进行14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健康码互转互认,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难点在于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条文各不相同,规则的衔接是个难题。”“数字广东”相关技术人员介绍,为此粤澳两地健康码互认,双方后台服务不作互联,符合两地法律;个人自愿提出转码,保护个人隐私;转码资料全程加密,保障信息安全。从法律层面和技术层面互相衔接,确保了两地健康码互转互认。

  粤澳健康码实现快速转换,为疫情防控提供强大支撑,有力支持了粤澳两地人员正常往来和复工复产。截至5月5日,已为两地居民近117万人次提供了转换服务。

  粤澳健康码互认,是两地打破制度差异,谋求融合发展的缩影。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套不同的法律和制度体系……一直以来,制度规则的差异是制约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之始,就将能否打破制度壁垒、实现规则衔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课题之一。

  国际上没有先例,就必须大胆闯、大胆试,开出一条新路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便是典型样本。大桥建设涉及三地的设计、施工、环保等方面标准与规范各不相同,从研究可行性阶段开始,“就高不就低”就成了重要的建设原则。时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介绍,谁的标准高执行谁的,以此来融合内地、香港和澳门的工程技术标准与规范。

  “就高不就低”,不仅仅是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标准选择,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打破制度壁垒、实现规则对接的一个原则、一条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