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去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9.7万元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申佳平)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消息,2020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继续保持增长。其中,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7379元,比上年增加6878元;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7727元,比上年增加4123元。东部城镇非私营单位及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领跑”全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受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新消费需求影响,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城镇非私营单位相关行业平均工资可达全国平均水平1.82倍。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副司长孟灿文表示,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速为1984年以来最低点,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速回落至2009年有统计以来的第二低点,反映了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效。
平均工资保持增长 增速回落至多年较低水平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7379元,比上年增加6878元,名义增长7.6%,增速比2019年回落2.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202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5.2%。
2011-202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及增速
2020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7727元,比上年增加4123元,名义增长7.7%,增速比2019年回落0.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2020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5.3%。
2011-2020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及增速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副司长孟灿文表示,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速为1984年以来最低点,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速回落至2009年有统计以来的第二低点。在疫情冲击下,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仍然保持增长,反映出党中央、国务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效。
东部平均工资“领跑”全国 东北增长较大
分四大区域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112372元、88000元、78193元和77631元,比上年分别增长8.0%、7.4%、6.4%和8.2%。最高和最低地区的平均工资之比为1.45,与上年基本持平。
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63601元、50510元、48861元和43928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9%、8.0%、11.2%和10.2%。
城镇非私营单位信息行业平均工资可达全国平均水平1.82倍
分行业门类看,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最高的3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77544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39851元,金融业133390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2倍、1.44倍和1.37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3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48540元,住宿和餐饮业48833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60722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50%和62%。年平均工资增速最高的3个行业依次为农、林、牧、渔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23.4%、10.7%和10.0%。增速最低的3个行业依次为住宿和餐饮业下降3.0%,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0.8%,金融业增长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