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贷”动乡村振兴让幸福奔跑在希望的田野(2)
正值竹笋收购旺季,重庆武隆双河镇经营乡村民宿的老板娘肖玉梅特别忙,兼顾收购竹笋和农家乐,已让她奔跑在了小康路上。“关键时刻是农行撑起了我,信贷支持使我的农家乐越做越大。”追溯过往肖玉梅无不感慨。
老板娘肖玉梅站在自家农家乐门前讲述创业经历。人民网记者 李栋摄
2009年拿着农行发放的3万元个人生产经营贷款,肖玉梅干起来了当地第一家标间式农家乐,现如今通过农行的持续支持,规模已从当初10多间客房逐渐扩大到现在的百余间,年营业收入能达到70多万,乡亲们看着她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很是羡慕。
“不会经营不要紧,房子就是资源。”肖玉梅不仅传授自己的致富经,而且为乡亲们引来了农行金融“活水”。现如今在双河镇,农家乐已遍地开花,农行的金融支持也已撑起当地旅游住宿业超60%的份额。
苕粉厂老板栾波讲述从 “一锅一灶”开始创业的经历。人民网记者 李栋摄
记者走进重庆市武隆区关滩村,40岁的苕粉厂老板栾波已站在厂房门前等候多时。厂房门口贴有对联,厂内机器轰鸣,工人繁忙作业。回忆起创业经历栾波颇为感慨:“当了十几年货车司机,抛开费用,盈利所剩无几。2010年看中苕粉生意,但当时兜里仅剩700块钱,把最后的希望投向了当地农业银行”。
栾波用农行贷来的3万块钱逐渐把生意做大,已将产品销往各地,日产量能够达7吨左右,旺季时工人能到达40多人,能为他们每人增收3000多元。“没有农行的贷款就没有我今天的好日子”成了栾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农行重庆分行“惠农e贷”余额达75.62亿元,比年初增加12.3亿元。
乡亲奔小康离不开“小康”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奔小康,用在我的名字上就是乡亲们朝我奔涌而来”农行武隆红豆支行三农客户经理傅小康诙谐地自我介绍。
2010年4月傅小康被派往重庆武隆仙女山镇流动服务组,专职农行信贷任务。给谁贷?贷多少?怎么确保“放得出、收得回”?傅小康说:“首先要让群众了解金融产品,相比其他金融机构,当地农户更愿意接受农行的低息贷款。我们要确保踏实肯干、愿做实事的农户能够及时得到贷款支持。”
傅小康深入农户了解情况。图片系本人供图
2021年以来,农行武隆支行加大对农村产业扶植力度。车行山间,傅小康拿出手机点开“千人进前村”的微信工作群,向大家展示张张农行员工走村串户对接生产经营的工作照片。
据傅小康介绍,2020年重庆分行命名成立“傅小康劳模创新工作室”,让他发挥“传帮带”作用,从此他与年轻员工走家串户,先后创新推出“惠农e贷·高山蔬菜贷”、“惠农e贷·农家乐贷”、“惠农e贷·乡村振兴带头人”等线上产品,累计发放贷款591笔,金额6203.6万元。通过对农户信息建档,当地农行及时发放小额贷款和生产经营贷款累计2.7亿元、惠及3200多户。
“我在这里土生土长,熟悉这片土地,更爱这片土地,一路走来,每个数字的小数点都清楚,容不得半点闪失……”傅小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