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险资获得更大空间支持先进制造业风险管控需同步跟进
人民网北京5月24日电 (黄盛)为进一步提升制造业金融服务质效,银保监会近日向银行保险机构下发了《做好2021年制造业金融服务有关工作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加大制造业信贷投放、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及优化信贷结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其中在保险方面,《通知》主要涉及加强保险资金(以下简称“险资”)支持,提升制造业企业风险保障水平等。
具体来看,《通知》鼓励险资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产业基金,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支持险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债券、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形式,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近年来监管政策频繁为险资运用“松绑”,鼓励险资通过市场化手段投向产业基金,继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力度。此次获得支持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险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运用理念,但在鼓励险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时,风险管控和资金安全性仍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长期投资
近年来,我国对先进制造业的金融服务在不断提质增效,为制造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奠定基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飞机发动机、光刻机为代表的芯片制造业等战略新兴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竞争领域,这些行业又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要强有力的长期资本支持。
“险资资金额度大、使用期限长、投资稳定、连续性。参与产业基金的优势非常明显。”王国军说,鼓励险资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产业基金,是加大保险业支持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力度和集中度的必要举措。
“险资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注和投资符合其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中国保险法学研究会理事、复旦大学副教授陈冬梅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险资规模较大,而且侧重长期投,资追求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与产业基金的经营理念相匹配,其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符合市场经济特点。
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是长周期事业,需要大体量、长周期的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提供金融支持。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平台盛世投资CEO张洋表示,保险资金尤其是养老保险资金,是先进制造业长周期投资匹配的理想资金来源,鼓励险资投向先进制造业,有助于进一步引导宝贵的金融资本流向重点领域。
市场化运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的《2020-2021年保险资产管理业综合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35家保险机构资产管理规模合计21万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9%。
21万亿元规模的险资,如何为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在2016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就险资直接投资参与产业基金份额提出支持意见,为险资市场化运作“松绑”。去年银保监会也发布《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再次让险资成为实体经济金融支持的“源头活水”。
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在银保监会今年一季度行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银保监会鼓励保险资金有序进行股权投资,包括上市前后的股权投资,发挥保险投资长期、稳定和价值投资者作用。
“灵活运用险资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实际上是很给力的。”王国军说,在银保监会等部门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当前险资运用的主流是市场化运作,加速险资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本质上就是加速我国经济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肖远企也表示,目前保险资金股权投资比例还不到20%,与上限相比还有较大空间;银保监会也会根据社会各方需求对相关政策作动态的评估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