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挖掘机指数”:现场感知经济复苏“喜与忧”(2)
——分地区看,湖北省基建投资明显增长。“挖掘机指数”显示,1至4月,湖北各类工程机械设备作业时长同比大幅增长。其中,挖掘设备增长78.7%,混凝土设备增长115.2%,路面机械中的摊铺机增长208.8%,压路机增长137.4%。这表明,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湖北疫后重振的势头非常强劲,许多复苏指标领先全国。
微观:“挖掘机指数”驱动企业全链条提升
“挖掘机指数”不只是为宏观经济提供参考,更为企业研发、生产、营销、售后“全环节”革新提供直接牵引力。
汽车起重机是建设施工中常用的设备。据了解,原来企业一般是通过分析静态数据来进行设计,如果钢板用得太厚,会增加成本、降低起重能力;但如果设计强度过低,又会引发安全事故。
三一重工18号厂房内景。 新华社记者 白田田 摄
“现在通过设备收回的全样本动态数据分析,企业发现大部分汽车起重机存在超载问题,并且拿到了超载的具体比重和数值,由此可以精准地设计臂架强度,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之间找到平稳点。”贺东东说。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表示,他们建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中科云谷”,连接的市场设备已达40万台。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对关键部件进行寿命预测、故障诊断,还能识别客户风险,并将相关问题通过App和短信推送给客户,由原来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
在企业内部,生产装备同样“数字化”。以三一重工为例,目前该公司在国内的18个产业园、60多个车间、5600多只水电油气表、8200多台机器设备、十几万种物料,全部通过平台实现在线物联。通过建立公司数据中台,运用AI模型进行分析,企业生产运营与管理模式不断改善。
“数字化”已显现对企业运营质量的重大提升作用。向文波说,去年,三一重工的人均产值达到400万元,这是衡量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相比于上一轮行业高峰期,三一重工在没有新增厂房、员工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创造了远高于当年的营收。
中观:“挖掘机指数”为工程机械行业生态赋能
海量数据的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后,不仅倒逼企业内部革新,还能为整个行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事实上,受全球疫情蔓延的影响,很多企业一度遭遇“断供”危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为此,作为主机厂的三一重工从去年开始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数字化”,已有近百家供应商设备上“云平台”。
“过去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很多事情靠电话沟通,要么订单下多了导致库存增加,要么缺货。”三一重工泵送事业部智能制造所所长饶有福说,现在生产进度、库存、质量等数据都可以在平台上看到,很好地解决了配套不协同、风险不可控的问题。
贺东东解释说,在“根云平台”上,主机厂能看到订单执行的动态进展,配套厂家也能看到主机厂采购订单的变化,实现了数据的“透明化”,让整个产业链的敏捷度和协同效率更高。
与此同时,工程机械行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服务商。在2021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上,记者看到一家“工业5G+VR设计”企业,通过超高精度数字模型,将工程机械设备及成百上千的零部件数字化,小到垫片的颗粒度都能显现。这家企业的执行总裁黄晓君说,目前这样的“数字设备”可实现交互式拆装,为全行业提供设计评审、培训、展示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