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七”成功送“天舟”:实现“零窗口”到“窄窗口”技术跨越(2)
优化箭上贮箱增压设计。结合前两次飞行试验结果分析,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助推器减少了一个贮箱增压气瓶,并将各模块贮箱增压压力控制带进行了优化,提升了增压气体的利用率。
将火箭助推和一级尾端、一级后过渡段由复合涂层改为普通涂层。改进后,简化了施工工艺,缩短了生产周期。以一级后过渡段为例,改进后生产周期由原来的18天左右缩短到13天,为后续批量生产奠定基础。
“聚焦‘零窗口’发射、聚焦飞行成败,一个细节一个细节进行梳理,充分辨识设计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并进行改进,此外,针对其他火箭质量问题从机理上开展举一反三,确保火箭以最佳的状态、最优的性能投入到本次任务中,用过程完美确保结果圆满。”徐利杰说。
5月29日20时55分,长征七号遥三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点火升空。郭文彬 摄
未来航天发射“主力军”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基本型,以长征七号火箭为基础,衍生出具备高轨发射能力的长征七号甲火箭。
徐利杰介绍,随着两型火箭技术方案的完善和性能的稳定,长征七号系列火箭可逐步替代我国现役长征运载火箭有关型号,成为我国未来航天发射任务的“主力军”,执行更多的重大发射任务。
“除了空间站建造阶段2年4次发射任务之外,进入空间站运营阶段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还将每年保持2次发射的当量。”徐利杰说。
另外,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4吨,论“力气”,比传统燃料的运载火箭多出一半以上,因此它不仅可以实现大型有效载荷的发射任务,还可以搭配上面级或者二级采用多次启动技术,实现太阳同步轨道大型有效载荷或多星组网发射。
(责编:赵竹青、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