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旅游展现巨大活力(2)
来这里感受冰雪魅力的人越来越多。万科松花湖、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吉林北大壶三大滑雪场接待量稳居全国前列;长春庙香山、天定山、鲁能等滑雪场热度持续攀升;吉林雾凇、查干湖冬捕名动全国,“冰雪+温泉”成为冬日旅游的标配。大中型雪场实现四季运营,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吉林冰雪从起步之时就明确了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今年春节假期,吉林省22家重点监测滑雪场旅游总收入达2311.4万元。
“在长白山,冬能玩雪、夏能避暑,就算最炎热的7、8月份,这里的平均气温也只有22摄氏度。”长白山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介绍。
坐落于长白山北坡的二道白河镇,是一个开放式4A级景区。镇子不大,没有一个红绿灯,但井然有序,处处是风景。随着长白山景区设定最大承载量,游客即便当天无法进入景区,小镇也足够让人游览一番。这里夏季凉爽,吸引了许多前往长白山的游客在此避暑停留。
冬玩雪、夏避暑,在吉林,具有明显季节特征的双品牌——“清爽吉林·22℃的夏天”“温暖相约·冬季到吉林来玩雪”正逐渐成形。
从松原、通榆、大安到白城,湖泡、湿地、田野渐入眼帘。这片区域位于吉林西部,是重要的农业、牧业、渔业与新能源产业功能区。但长期以来,旅游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2019年,吉林出台“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专项规划,“六双”中的“双线”即指“长通白延吉长避暑冰雪生态旅游大环线”“长松大白通长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一山引领三江、名城带动全域,以长春为中心,在东部与通化市、白山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吉林市、长白山形成环线,在西部与松原市、白城市等形成环线,组团发展全域旅游。
形成“双线”旅游产业闭环,是吉林西部地区破解新旧动能转换、城乡经济转型的现实需要。双线布局下,原先零散、不成规模的旅游景点被串连成线,形成一个个休闲度假带、民俗体验村,带动西部旅游业向高质量发展,帮助劳动力就地转化。
人水和谐 渔兴牧旺
查干湖蒙古语为查干淖尔,意为“白色圣洁的湖”,主体位于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5月的查干湖,碧波荡漾,芦苇正抽枝发芽。在湖旁驻足,能看见飞鸟振翅,鱼翔浅底。
赶上查干湖增殖放流的季节,渔场职工张文忙前忙后:“要捕鱼还得先养鱼,我们现在都用6寸网眼,让小鱼继续生长,这样才能年年有余啊!”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查干湖考察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查干湖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要坚持走下去。
“严把项目准入和建设关口,未经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允许开工建设;新建的‘吃、住、行、购、娱’项目,全部位于湖岸8至10公里以外区域,最大限度减少湖区生态压力。”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闫来锁说。
引松济查、退耕还湿还草还林,沿湖浅水域种植荷花、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多年来,一系列重大水利和生态工程的实施,使查干湖的生态环境得以持续改善。河湖连通供水工程给查干湖带来充足补给并引来活水:湖水的碱性减弱,鱼的生长环境、食物有了改变,肉质更紧实、鲜美。2018年,查干湖被评为全国有机农业(淡水鱼)示范基地。
在这一过程中,吉林西部降雨量增加,湿地逐渐恢复,鸟儿更爱来了。
从白城市镇赉县建平乡进入莫莫格湿地,道路两旁芦苇摇曳,湖泡掩映其间,野鸭戏水,抬头还有丹顶鹤从天空中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