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风云四号实力如何?一文带你读懂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6-03 10:15:07
浏览

2016年12月11日,被称为中国气象卫星界“实力担当”的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成功发射。风云四号A星对地综合观测能力全球领先,是国际上首颗单星实现对地“多光谱二维成像+高光谱三维探测+超窄带闪电成像”综合观测的静止轨道气象卫星。A星的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静止气象卫星从风云二号到风云四号的更新换代,使我国气象卫星技术实现从跟跑、并跑转向并跑、局部领跑的转变。

2021年6月3日,风云四号B星发射成功。在继承A星基础上,B星提升原有载荷性能,同时新增快速成像仪,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静止轨道250m空间分辨率全天时观测,通过长线列探测器和二维灵活扫描成像,实现更高分辨率、更灵活快速地对地特定区域扫描成像,大幅提高了我国对一些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短的短临天气现象的观测能力。

放眼全球 风云四号实力如何?

近年来全球静止气象卫星观测能力已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观测需求,我国与美、欧、日、韩等争先发展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中、美、欧更是同步开展新一代的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研发工作。

其中,美国GOES-R系列和中国风云四号系列均已在2016年底同期发射,而欧洲的MTG系列目前仍在研制过程中。采用三轴稳定控制方式,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具有灵活观测的能力,可极大增强对中小尺度和灾害性天气系统的监测能力。

作为美国最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GOES-R系列共由4颗卫星组成,并被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称之为“迄今科学能力最强的气象卫星”。卫星装载的有效载荷包括先进基线成像仪(ABI)、闪电成像仪(GLM)以及空间环境探测仪器,但由于研制费用、研制难度等原因,GOES-R系列没有发展基于迈克尔逊干涉原理的高光谱三维探测功能。2016年11月19日,首颗星GOES-16发射升空,卫星设计寿命为15年,包括10年在轨运行和5年在轨存储。

目前,欧洲正在发展被欧空局称之为“迄今为止最大型最复杂的航天项目之一”的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MTG系列。该系列由MTG-I(成像卫星)和MTG-S(探测卫星)两类卫星组成,共规划了6颗卫星。MTG-I成像卫星载荷包括灵活成像仪(FCI)、闪电成像仪(LI),首颗星预计于2022年发射;MTG-S探测卫星载荷包括红外探测仪(IRS)和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探测仪(UVN),首颗星预计于2024年发射。

历经10余年预研和7年工程研制,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的风云四号A星于2016年12月11日发射入轨。投入运行以来,使我国对台风、暴雨等灾害天气监测识别时效从15分钟提高到5分钟,暴雨预警准确率提高到89%,显著提高了台风路径预报精度,极大减少了国家经济损失,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卫星观测范围覆盖亚太、印度洋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数据服务全国和全球用户,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对地观测卫星序列,国际影响重大。B星的加入,将进一步提升观测时空分辨率,尤其是新增的快速成像仪可实现对台风暴雨等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的连续灵活观测。


(责编:赵竹青、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