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矿山迎来“新工人”5G加速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2)
5G商用牌照发放两年来,5G网络正从试点探索转入快速推广阶段,快速融入千行百业,形成系统领先优势,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政策的助力与支持。
2019年11月,工信部印发《“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吹响了产业界加快推动“5G+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号角。
2021年5月,工信部发布了“5G+工业互联网”首批重点行业和应用场景。首批重点行业和应用场景涵盖电子设备生产、装备制造、钢铁、采矿、电力等5大行业,以及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柔性生产制造等十大应用场景。
各基础电信运营商也积极入局。中国电信发挥“5G+云网融合”优势,为传统产业赋能注智。中国移动全面实施“5G+”计划,推动5G融入百业、服务大众。中国联通将5G作为引领发展的战略牵引,已打造300多个5G灯塔项目。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工业企业建设“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500个,“5G+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工业互联网和5G发展进程中产业热情最高、创新最活跃、成效最显著的领域之一。今年工信部将重点抓好产业基础的夯实提升、成熟模式的应用推广、创新模式的深化拓展、产业生态的发展壮大,进一步推动“5G+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赋能数字化转型 仍需多方协同攻坚
5G赋能产业离不开基础网络支撑。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底,我国建成5G基站81.9万个,占全球70%以上,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根据国际测速机构发布的3月份数据,我国移动网络速率在全球排名第4位,固定宽带速率在全球排名第16位。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数字化建设任务,较此前在战略位势和建设内容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列出,并首次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一新经济指标。
“十四五”规划纲要还提出,布局全新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
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指出,5G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代表性、引领性技术,正在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带来新机遇。5G商用以来,在运营企业、产业界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技术产业、网络建设、融合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他同时强调,当前5G应用仍处于发展成长期,要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推动5G应用规模化发展。
为此,工信部日前发布了《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3年要实现重点领域5G应用深度和广度双突破,5G网络使用效率明显提高,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200%。
可以预见,“十四五”将是我国5G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期。5G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将有力提升我国产业数字化水平,发展潜力巨大。
刘烈宏表示,我国是全球首批5G商用的国家之一,5G技术、产业、应用均迈入了“无人区”,特别是面向工业,推动5G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没有先例可寻、没有经验可见、没有标准可依,需遵循移动通信技术演进、网络建设、市场发展的规律,立足国情,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5G发展之路。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所长金键认为,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数字经济成为构筑经济增长关键支撑,产业数字化成为壮大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工业互联网成为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