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分子盯上了电商经济的漏洞(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6-07 08:29:06
浏览

  频频结算失败使得电商平台对上述两家店铺产生了怀疑。调查发现,这两家店铺的注册人中都有李某某的名字,此外还发现其名下注册的店铺数量异常之多,并且数家店铺因售卖未经品牌方授权的商品被封店罚款,电商平台遂报案。

  经查,李某某名下店铺的营业执照均为假冒执照。此外,那些店铺的经营也并不理想,除了他自己伪造的大额订单外,其余均是金额较小的订单。据李某某交代,他会将骗来的钱再去注册店铺,通过多家店铺的共同盈利来填补因封店带来的损失。截至案发,李某某共诈骗电商平台钱款8.4万余元。

  网约车司机通过虚拟订单“薅羊毛”

  “那天中午,根据乘客的要求,跑了500多公里,最后回到出发点不远处的地铁站下车,具体跑了哪些地方我不记得了。”面对检察官的讯问,网约车司机沈某这样说。而事实上,根据网约车后台数据显示,沈某接单后从未离开过上海,这个在上海转悠了500公里的“奇怪乘客”其实是利用外挂软件模拟而成的。近日,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网约车司机利用网约车平台系统漏洞诈骗案,法院以诈骗罪分别判处沈某等19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至拘役四个月,缓刑四个月不等的刑罚,各并处罚金。

  沈某系某网约车平台的注册司机。2019年初,他加入了多个网约车司机群。之后,“黄牛”通过群内的联系方式找到了他,表示可以帮助他通过虚拟订单获取额外车费,事成后双方分成。“黄牛”从他人处接到“虚拟乘客”发出的网约车订单后,指使沈某在偏僻的地方接单,由沈某“载着虚拟乘客”,一直跑到“黄牛”指定的价格后结束。

  其实,从接单的起点到终点,只有10分钟车程,而沈某却开出500多公里,产生上千元的费用。为获得平台先行垫付的车费,“黄牛”在行程结束后会假冒乘客向平台提出车费异议,要求平台核查,同时仅仅支付几十块钱的车费。网约车平台收到申诉后,为保障沈某“权益”,会按照他提供的账单先行垫付上千元的车费。就这样,沈某利用漏洞薅到了羊毛。

  后来,沈某还发现了平台的另一漏洞。网约车平台和某导航App有长期合作,乘客在导航App上打车后,由网约车公司提供服务,但乘客需通过导航App支付车费。对此,网约车平台会先行垫付车费,并在一段时间后,集中和导航App结算。利用这一“时间差”,沈某等人让“虚拟乘客”在导航App上下单“坐车”后拒不付款,诱骗网约车公司垫付。

  截至案发,沈某共刷单61次,非法获利7.4万余元。

  沈某的诈骗行为并非个案。2020年4月1日,该网约车平台报警称,多名司机利用系统漏洞骗取公司钱财。

  近日,经静安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对沈某等19人作出如上判决。

  用假号骗优惠,这里有个“羊毛任务群”

  利用虚拟号码批量注册虚假新用户,骗取电商平台新用户优惠券和推广奖励费。近日,经上海市杨浦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分别判处刘某某等12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至拘役三个月不等的刑罚。

  2019年5月下旬,甲电商平台工作人员赶至杨浦区某派出所报警,称公司后台数据监测显示,2019年1月起,公司多家门店补贴情况异常,疑似有人恶意刷取新人优惠券,骗取上万份优惠补贴。警方随即展开调查,发现2019年1月至6月确有10余名配送骑手恶意刷单牟利。

  “新用户首单享受满减优惠”“推荐新用户随机领取奖励金”……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甲电商平台的营销推广活动令人目不暇接。外卖骑手刘某某,也逐渐从中找到了活动漏洞。从2019年起,他以单价0.1元的价格购买虚拟手机号码,并利用这些号码注册成为甲平台的新用户。随后,他点击领取平台满29元减15元的“新人券”。优惠券到手后,刘某某便在平台上下单,订购略贵于29元的商品,再将商品倒卖至附近的小商铺套现,每单能赚十几元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