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鲜@新发展理念丨寻找成都幸福感的密码(2)
爱在转角。作为一个老旧社区,玉林北路社区也曾经困扰于“脏乱差”。2018年,借助电影《前任3》之力,社区请来了专业规划师。通过“党组织引导、市场化主导、商业化逻辑”,连线成片打造“爱转角”文创特色街区,构建10个新消费、新体验场景,营造“映像新玉林·成都老味道”的生活美学空间。
转角是爱。墙绘下的拍照打卡、咖啡厅里的书香,都化在缤纷玉林里。而且,街区的升级改造并没有排斥小吃摊,爱转角的“陈大爷蛋烘糕”等经典美食,守住街坊邻里的老成都记忆;“骑士咖啡”的机车与咖啡,让慕名而来的年轻人元气满满。
玉林是独特而温暖的。文化创意、深度体验和生活美学早已深度融入街区、巷子及院落。
而玉林北路往南,仅几分钟,就来到倪家桥社区。
倪家桥社区。人民网记者 陈远丁摄
进入党群服务中心,视野豁然开阔,眼前一水的卡座,居民与工作人员正面对面拉家常。这里没有工作人员在里面、居民在外头的冰冷“窗口”。8小时办公场所,变成全天候互动式家园——既提供政务及社区服务,给居民解决日常难题,又提供活动场所和文创项目,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再往里,是一个咖啡馆。居民还能领到免费咖啡券来此消遣。据介绍,这个咖啡馆有讲究,室内书架可以移动。上午,这里属于孩子们安静的看书时间,而下午,书架挪走,咖啡馆登场营业。
原来,2018年,倪家桥社区引入在地音乐文化企业“小酒馆”,提出“社区+园区”的理念,联合打造全国第一个与社区共建的文创园——“院子文化创意园”。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社区竟成了文创的孵化器。“成都的演艺类活动,在我们这能找到一条完整的供应商。”该创意园运营负责人介绍说,园区引入11个工作室,在这里孵化,一点点走向壮大,有的在圈内已小有名气。
即便发展壮大后,这些团队依然舍不得走。每个月定期有面向社区的活动主题,比如音乐分享会、文化沙龙等,由工作室轮流承办。每周二、周四是园区开放日,居民可以和工作室进行互动、体验。
通过以空间换资源、功能叠加、错时服务的方式,倪家桥社区鼓励驻区单位企业、公益组织及个人等向居民提供文化、教育服务,完善了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网,形成了信息共通、阵地共用、活动共办、服务共享的“社区生活共同体”。
原来,城市的幸福密码,都藏在一个个共享、共建、共治的社区里。
(责编:刘佳、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