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对外开放合作稳步发展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6-12 08:30:07
浏览

原标题:金融对外开放合作稳步发展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而深远,全球贸易和投资领域保护主义抬头。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如何进一步深化?如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怎样更好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来自政府和金融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展开了深入探讨。

国内货币政策以稳为主

今年全球通胀水平短期上升已成事实,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我国去年坚持实施正常货币政策,国内总需求比较平稳,有利于保持物价总体稳定,综合各方面因素判断,我国今年全年CPI走势前低后高,平均涨幅预计在2%以下。

“考虑到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物价走势整体可控,货币政策要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坚持稳字当头。”易纲强调,要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尤其是要注重跨周期的供求平衡,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

“中国在强化宏观政策应对时没有搞‘大水漫灌’。”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一些声音批评中国应对政策力度不够显然是出于偏见或误解。事实上,我国的政策力度并不小,去年银行贷款新增19.6万亿元,增速12.8%;社会融资规模增加35万亿元,增速13.3%;通过降低贷款利息和减少服务收费,去年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

“目前,国内利率总体保持在适宜的水平,有利于各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易纲表示,未来要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

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实践证明,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目标的强大推动力和重要保障,是进一步提升中国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之举。

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涉及众多关键领域和内容,一系列重点工作有序开展。比如,在中国资本项目(包括跨境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跨境借贷三大类)方面,开放的步伐越行越稳,按照国际标准已具有较高的可兑换水平。潘功胜介绍,当前,跨境直接投资已实现基本可兑换;证券投资项下形成了以机构投资者制度、互联互通机制、境外投资者直接入市为主的跨境投资制度安排;跨境债务融资由市场主体在全口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自主进行。

潘功胜表示,在私募基金方面,要积极推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改革,支持开展跨境产业、实业投资,扩大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和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在扩大中国居民境外资产配置空间方面,将通过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扩大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规模,在开放地区推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将以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为重点,积极支持上海建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拓展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我们将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推动资本项目开放、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有效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冲击,维护金融稳定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服务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潘功胜说。

建好国际金融中心

经过多年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介绍,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上海保持第三位,与第二位的评分已非常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