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十四五”,我们这样开局起步)
南海之滨,碧波之上,“大风车”安家了!
不久前,随着直径158米的风机叶轮与机舱精准对接,国家电投揭阳前詹风电项目正式进入风机批量化安装阶段。作为广东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的能源项目之一,前詹风电总投资约186亿元,年均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32万吨。
“有了金融支持,我们抢回了被疫情耽误的时间,能够按原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建成并网。”国家电投前詹风电项目负责人王斌说,去年受疫情影响,工期一延再延,资金链也出现紧张局面,严重制约了施工进度。
为保证项目顺利完成,今年开始,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创新产品、优化流程,为项目提供低成本的资金支持。截至4月末,该项目累计获得建行15亿元信贷资金,为实现年内全容量并网按下“加速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十四五”开局之年,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一季度,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7.67万亿元,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同比多增5741亿元,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为高质量发展持续增添强劲动力。
——提高服务能力,让更多信贷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分拣、套袋、装箱……甘肃天水市百盛果品有限公司的气调果库里,工人们正忙着将苹果贴单装车,手中的花牛苹果,个大皮薄、汁多肉厚,是天水市特色农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再过一段时间就是苹果收购季,有了银行的信贷支持,我们可以大干一场了!”百盛果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桂生说,秦州农村合作银行在当地推出“五小产业贷”等11款新产品,今年已为公司提供了700万元信贷支持,既满足企业资金需求,也助力果农增收致富。
“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今年以来,金融机构信贷平稳合理增长,一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6589亿元,有效满足了实体经济需求。
——发展绿色金融,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
初夏时节,长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岛——重庆广阳岛上,青山如黛,碧水微澜,秀美景色让游客赞不绝口。看着这如画的风景,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大规模的工程开发曾让这里的山水林田湖草遭到了破坏。
当地政府下决心修复广阳岛生态环境,然而,生态修复项目投入巨大,社会资本积极性不足,光靠财政资金很难支撑大规模、长效化的修复工作。
“作为开发性金融,我们努力探索以市场化方式融资保障绿色发展。”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分行客户经理马豪说,2021年以来,国开行向该项目新增发放贷款7亿元,年内预计还将放贷30亿元,为岛内新一阶段生态修复、绿色交通和智慧产业布局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今年以来,金融部门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截至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13.03万亿元,同比增长24.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2.3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余额分别为6.47万亿元和2.29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3%。分用途看,投向生态环境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的贷款余额分别为1.46万亿元和6.2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8%和25.0%。
——创新政策工具,推动资金直达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