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腾飞,铸就大国发展引擎(2)
走进长安汽车两江工厂焊装车间,数百个机器人灵活地旋转、搬运、组装、焊接,畅销车型UNI-K的白车身随着传送带被送往下一道工序。“我们为UNI-K推出了线上下单服务,不管是车型配置、车身外观还是车内配饰,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个性化定制。”长安汽车两江工厂总经理范正文说。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的需求,离不开长安汽车与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度“牵手”。作为中国汽车行业首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两江工厂冲压、焊接、涂装等环节的智能化程度已达到90%以上,可以轻松实现柔性制造、订单生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入开展智能制造,引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迈出新步伐。工信部统计显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设备联网率分别从2015年的42.9%、45.4%和37.3%提高到2020年的49.9%、52.1%和43.5%。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我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时期钢铁行业去产能1.5亿吨目标。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速壮大,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高于制造业平均增速,其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15年的11.8%、31.8%上升到2020年的15.1%、33.7%。
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建成17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83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将增至40家左右;2021年,制造业强链补链也在加速推进……进入新发展阶段,制造强国建设正大步迈上新台阶。
本期统筹:陆娅楠 王 政
版式设计:张芳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