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鸿蒙(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6-21 10:05:06
浏览

一位长期关注鸿蒙系统的半导体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相比于其他操作系统,鸿蒙系统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可将硬件类的各个模块进行封装调用,从而实现手机之外,电视、汽车、手表设备的互联和调用,“特别是用户体验层面,鸿蒙不需要借助APP整合,通过系统即可完成直连”。

“系统在分布式部署、时延和流畅性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最大短板是生态。”兴业证券在其一份题为《华为鸿蒙深度研究》的研报中写到,“构建一个成熟的生态是鸿蒙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所在。”

根据华为方面发布会当日的说法,目前,已有300+应用和服务伙伴、1000+硬件伙伴、50万+开发者共同参与到鸿蒙生态建设当中。该公司还预计,2021年内还将有40多个主流品牌成为鸿蒙体验的新入口。

“鸿蒙系统本来就是华为为万物互联时代开发的下一代操作系统,不仅局限于手机使用,在目前的情势下,华为要想把鸿蒙做起来就更要从多样化的智能设备入手,拓展除了手机之外的终端使用范围,这一步特别需要华为与产业伙伴的合作。”在资深电信人士马继华看来,随着鸿蒙的发展,有可能改变华为公司多年来的发展模式和思维定式,从“独木成林”厚积薄发到“众人拾柴”边打边干。

始于“B计划”

作为华为的“B计划”,鸿蒙系统并非一蹴而就,亦非为了应对制裁而诞生。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2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华为“2012诺亚方舟实验室”专家座谈会上,曾在回应时任华为终端操作系统开发部部长李金喜提问时称,“我们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我们是不是就傻了?”

4年之后,鸿蒙正式在消费者业务软件部内部立项,开始投入研发。一年后,鸿蒙内核1.0完成技术验证。而鸿蒙正式通过华为消费者业务的立项则是在2018年3月,自此鸿蒙研发正式提速。

2018年5月,鸿蒙内核2.0用于终端TEE。“如果从纯技术的角度,鸿蒙系统当时就已经满足了上手机的条件,之所以一直未在手机上使用,一是需要时间解决应用生态问题,二是考虑到和谷歌的合作关系。”2020年9月下旬,王成录曾直言,“别人说我们是因为制裁才做鸿蒙的,其实不是,之前就做了,只是制裁让我们的速度加快了。如果没有制裁,鸿蒙可能永远都不会出来。”

公开信息显示,随着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2019年5月,随着谷歌的这一纸禁令,此时作为“备胎”的鸿蒙“匆匆”从幕后走向台前。2019年8月,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HarmonyOS公开亮相,余承东在演讲中表示,如果有一天不能使用安卓,那么HarmonyOS随时可以顶上。

在这次发布会上,华为正式推出HarmonyOS 1.0,并首先应用在荣耀智慧屏上。华为亦加速对系统生态的布局。2020年9月,华为发布了HarmonyOS 2.0版,并宣布了HarmonyOS正式开源。

目前,这个始于未雨绸缪的“B计划”对于华为而言,重要度不言而喻。就在鸿蒙发布会举行之前,5月底,一份华为内部备忘录显示,任正非呼吁员工要“敢于在软件领域引领世界”,该领域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公司正寻求在硬件业务以外的增长。备忘录称,由于受到外部限制,华为很难在短期内生产先进硬件,应该专注于构建软件生态系统,如鸿蒙操作系统、全场景AI计算框架Mindspore和其他IT产品。

与谷歌、苹果终有一战?

实际上,作为一款操作系统,自华为推出鸿蒙之日起,有关其与安卓及iOS的争论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