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少屏”后,中国显示产业往何处去(2)
在地域方面,显示产业也呈现明显的集聚效应。本届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上发布的《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十大城市白皮书》称,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十大城市分别是合肥、深圳、广州、成都、武汉、北京、苏州、厦门、重庆、南京,这些地区的新型显示产业起步较早,拥有两条(含)以上面板生产线,集聚了众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占据了国内新型显示的主要产能。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韩允在介绍上述白皮书时提到,截至2020年年底,十大城市占据国内面板产线投资总额的71.2%。
对于城市的集聚效应,欧阳钟灿也非常认可。“可以说,没有合肥,就没有京东方,没有京东方,就没有中国显示的今天。”据合肥市常务副市长王文松介绍,该市液晶面板出货量约占全球10%,今年前5个月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增速42.2%。京东方、彩虹、乐凯、康宁等显示产业的龙头企业都聚集于此,全市显示产业链企业超100家,目前在建、在谈及谋划项目112个,总投资超4000亿元。
未来显示产业往何处去
尽管中国显示产业已跻身世界一流,但欧阳钟灿更加关心以后的问题:如何保持领先优势?“液晶显示技术产业化始于日本、OLED显示技术产业化始于韩国。我们有理由相信,将来更先进的显示技术,如Micro LED有可能在我国首先实现产业化。”
“我们也很好奇,未来显示技术究竟该往哪里走?”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彭俊彪认为,随着产业升级,以大面积、轻、薄、柔性低成本为特征的印刷显示正在崛起,尤其是基于量子点材料的高性能印刷显示备受关注。
技术创新的方向多种多样,但要实现起来可不容易。欧阳钟灿提出,在液晶显示领域,我国需要更多的技术产品创新,延续优势地位。对于OLED与柔性显示,必须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合创新,尽快建立自主可控、安全可控的产业链。
作为创业者,张德强亲历了中国显示产业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在他看来,要有一群企业才能做强一个产业,只有全产业链抱团合作才能更好地推动显示产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他介绍,维信诺公司正在跟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第四代TAFS材料,还将与上游的原材料和设备厂商,以及下游的显示企业协同合作。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梁新清认为,当前显示产业基础研发的速度和产业发展的速度不匹配,针对关键装备、材料等基础工业薄弱的问题,需要加强产学研协作,引导协同创新,组织和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做重点攻关突破,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此外,在做大做强产业的同时,也要作好发展规划,避免造成无序竞争。
(责编:赵超、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