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知,为科技强国筑牢根基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7-01 08:19:06
浏览

原标题:探索未知,为科技强国筑牢根基

探索未知,为科技强国筑牢根基

  杨凯制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进入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基础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坚持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持续开展原创性重大科学问题研究。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把科技事业始终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当前,我们正在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10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科学家板凳甘坐十年冷,基础研究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高水平成果不断涌现,原创性突破捷报频传,有力地支撑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极端困难条件下开展科研工作

  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始终关注科技问题,开展了必要的科技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抗日根据地卫生系统各部门尽可能地开展中医中药研究、药材和医疗器械研制,以及一些流行病防治。比如,1938年筹建的八路军制药厂(对内称十八集团军化学制药厂)设立了研究室,该室主要承担药品鉴定工作和新药品研制工作,该厂在技师翁达的带领下分析各种中药,把它制成各种膏丹丸散,代替西药使用,仅用3个月就研制成中西药40种。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在作物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牲畜疫病防治等农业科技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获得了多项新突破。

  比如山东省农业试验所的科研人员在玉米上选出了“金皇后”“白马牙”“敏玉米”等品种,在谷子上选出了“金线子”品种,这些品种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仍在许多地区推广。

  瞄准世界前沿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为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我国科技工作者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为我国科技事业进步,艰苦奋斗,不断创新,在短短的10多年里就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如在多复变函数论、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籼型杂交水稻、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等多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1962年,我国生物化学家邹承鲁成功揭示了蛋白质功能基团的修饰与其生物活力之间的定量关系,“邹氏作图法”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大量应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化学系的30多位专家经过6年多的不懈努力,于1965年9月成功实现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它的结构、生物活力、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的牛胰岛素一样,这是我国取得的一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技成果。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潜心钻研“哥德巴赫猜想”问题,成功证明“任何一个大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一个素数和不超过两个素数乘积之和”(以下简称“1+2”),相关成果以简报的形式登载在1966年5月出版的《科学通报》第17期上。又经过7年努力,1973年2月,陈景润终于完成“1+2”的简化新证明。同年,《中国科学》发表了陈景润的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发表后,在国际上引发了强烈反响,陈景润的证明方法被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被誉为“筛法的光辉顶点”。

  在国际上争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