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我国绿色信贷规模世界第一
人民网北京7月15日电(记者杜燕飞)“目前,我国绿色信贷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在国新办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谈及绿色金融时表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余额达到12.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3%,其中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占比超过70%。绿色信贷资产质量整体良好,近5年不良贷款率均保持在0.7%以下,远低于同期各项贷款的整体不良水平。
“按照绿色信贷资金占绿色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计算,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每年可支持节约标准煤超过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过7亿吨。”叶燕斐表示,与此同时,绿色保险保障功能不断提升。当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已覆盖重金属、石化、医疗废弃物等21个高环境风险行业,覆盖31个省市。
针对下一步对绿色低碳产业的支持,叶燕斐表示,第一,要大力支持新能源、低碳能源发展,继续支持低碳交通发展,特别是低碳建筑领域;第二,要加大创新力度,碳排放权将来作为有效的抵质押品,可为银行扩大融资提供重要的质押基础,可以探索;第三,可以将银行信贷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进一步流转,把绿色信贷资产效益传递下去,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绿色资产。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于7月上线交易,未来碳金融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商业银行应在整体规划上积极布局碳金融领域。例如,提供开户、结算、存管等基础碳金融服务;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充当做市商,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增强市场交易活力;创新碳金融市场融资工具,大力发展基于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探索创新碳托管、碳咨询、碳核算等碳金融中介服务。”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汪惠青表示。
与此同时,据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介绍,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76万亿元,同比多增6677亿元,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3.4万亿元,为实体经济提供合理资金支持,金融资源更多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分领域看,今年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保持在30%以上,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科学研究服务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9.3%、23.7%,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加1.7万亿元,同比增速连续14个月保持在10%以上。涉农贷款余额超过41万亿元,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2.52万亿元。保险业提供保险保障金额5276万亿元,同比增长31.6%,累计赔付支出7651亿元,同比增长21.3%。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银保监会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引导银行机构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
“从数据对比来看,银行业利润增速和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一降一升’: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6143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同时,实体经济利润增速明显上升。今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3.4%,两年平均增长21.7%。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金融向实体经济让利的积极效果。”刘忠瑞表示。
刘忠瑞认为,从局部来看,银行业利润出现一定的暂时性的波动,但是从宏观来看,实体经济利润回升有利于银行改善资产质量,对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形成重要支撑。
在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重点支持民营小微等领域的同时,存贷比也出现了阶段性上升。
“当前,银行业负债水平总体稳定,流动性风险可控,没有出现整体负债体系紧张的情况。”刘忠瑞表示,今年以来,随着经济逐步恢复,贷款增速趋于平稳,存贷比上升趋势有所缓解。到6月末,商业银行人民币存贷比78.1%,较年初上升1.3个百分点,较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银保监会还发布实施了《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推动商业银行强化负债业务管理,拓宽负债来源,优化负债结构,增强银行负债与资产在期限、币种、利率、汇率等方面的匹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