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野生动物守护美丽家园(深度观察)(4)
近几个月来,一群野生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路向北迁移,为保证人象安全,专家团队和沿线干部群众展开了一场保护接力。
亚洲象曾在我国许多地区栖息、繁衍,后来其分布区域、种群数量不断萎缩,在我国境内一度濒临灭绝。如今我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正在恢复,数量稳定增加、活动区域持续扩大。“保守估计,目前我国野生亚洲象数量有300头左右。”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说。
从建立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实施救护与繁育,保护野生亚洲象的行动一直持续。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自2008年成立以来,先后参与救助过20多头亚洲象,9头小象在这里出生。
亚洲象种源繁育中心主管熊朝永从事野生亚洲象救助14年了,能说出每一头大象的故事。亚洲象“羊妞”和他的感情最深。“有先天性疾病的小‘羊妞’出生两周就被象群遗弃了,救助组在思茅港镇发现它时,情况十分危急。”熊朝永说,在救助中心,经过精心的治疗养育,“羊妞”日益好转。
随着亚洲象种群数量增加,新的挑战悄然而至——不少野象走出保护区,甚至进入人类生活区。为减少野象活动造成的人象冲突,国家林草部门和云南省各级政府进行了不少探索尝试。
普洱市思茅区倚象镇纳吉村周边常有20多头亚洲象活动,有两次闯入校园。当地政府为该校修建了防野象冲撞护栏,将人象隔离,守住了164名学生的平安,也保护了大象。学校还将原来种植的棕榈树,更换为火焰木等大象不喜欢的植物,避免大象因寻找食物进入校园。
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大渡岗乡关坪村香烟箐村民小组,一道绿色防护栏将整个村子环抱其中。坚实的防护栏隔开了亚洲象和村民的生活空间,让人与大象各得其所。
虽然亚洲象活动对当地居民生活有困扰,但也带来了不少机会。距离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仅有两三公里,关坪村不少村民就近到景区就业,还有村民开起农家乐,吃上旅游饭,日子越过越好。
2018年,西双版纳勐海县建立第一个县级亚洲象监测预警平台,用无人机、红外相机等追踪象群最新动态,实现了实时信息传输和及时预警。人主动避开野象,让路给野象通行。修建中老铁路勐养段,以隧道的方式“穿越”亚洲象栖息地,最大限度避免惊扰亚洲象。
“未来要多从满足亚洲象需求角度开展保护工作。”陈明勇说,开展野生亚洲象栖息地建设,通过人工干预为野生亚洲象提供更丰富的植物,从而减少野生亚洲象的无序流动。他认为,长期来看,要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区条例修订,推动在保护区内实施林木疏伐等修复改造措施。同时,积极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通过适度开展生态体验等项目带动周边社区居民持续增收,更好地实现人象和谐。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26日 19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