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力量在暴雨救援中大显身手
原标题:科技力量在暴雨救援中大显身手
河南暴雨,我在北京、你在上海、他在武汉……但从7月20日开始,都仿佛在河南。
这晚,一份“救命文档”传遍人们微信群,“卫辉吕村情况紧急!”“吕村已经沦陷!需要救援!”……24小时内,文档更新超过450个版本,浏览量超过250万次。
这是此次救援有别于以往的一个缩影——用互联网“链接”起救援力量。
随之链接的还有诸多高科技“利器”,高分卫星、风云卫星,翼龙-2H无人机,“海豚1号”的水面救生机器人……在这场“驰援+智援”的抢险战斗中,守望相助的人们切身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与温度。
用互联网“链接”起救援力量
“新乡卫辉吕村情况紧急!救援人手不足!村民被困!水位急速上涨!”
“卫辉吕村已经沦陷!需要救援!”
“请求支援!辉县市共济医院被困三百多老人!水灾情况严重,人手严重不足。”
…………
20日深夜,一份名为《扩散!新乡救援信息汇总》的腾讯在线文档创建,几乎每一次刷新,都会涌现新的求援信息。医院物资告急、村镇停水停电、人员被困位置、紧急避难场所……每段信息无非是几行小字加上一串联系人方式,但在灾难中,这几行小字能够救命。
这份文档的创建者李睿是从河南走出去的上海财经大学学生,她们的“河南远程救援小分队”仅有32个人,但后来的几个微信群迅速扩充,每个群都加入了200至400名志愿者。
到文档发布的第8个小时,表格上出现了许多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的救援队到了”“制氧机来了”“发电机有消息了”“已成功救援”“问题已经不大”……看到这些消息,志愿者们都感到兴奋极了。
李睿在7月20日22时38分给求救者发去第一条短信确认救援情况,次日凌晨1点08分得到回复:“已经得到救援,辛苦你们了!”简单一句话,大家泪目了。
“我们来到这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救人。”志愿者林浩宇表示,在线文档从最初的“待救援人员信息”,扩展到了“求助信息”“避险地点”“漏电地区”“官方救援队信息”“民间救援队信息”等20个分表格。成千上万的热心网友撑起了这个24小时不停歇运作的信息中转救援站。
大范围的协作还需要互联网企业共同驱动。不只是网友在线接力,不少互联网企业也开辟了用户互助通道,今日头条搜索“河南暴雨求助”,点击“我要求助”填写相关信息,即可加入求助;受困群众可通过抖音搜索“河南暴雨互助”,发布视频介绍本人当前情况;快手用户在App中搜索“河南暴雨”,即可发布求助信息。
暴雨之后,几款人们常用的地图App也紧急上线了救助功能。
高德地图的“暴雨信息互助通道”、百度地图的积水上报功能、腾讯出行服务的“防汛信息互助专区”,都像信息的漏斗,聚合来自志愿者和受灾民众的信息反馈。
“救援组织可以基于具体位置,通过一键导航,更快前往救助点施展救援。”赵玲表示,借由一个个移动着的、或蓝或绿的地图标点,这些地图App形成了从信息上报到救援指引的协作链条,这是人群与人群的协作,更是现实与虚拟的协同。
水上救援“神器”显神通
云洲智能科技公司的水面救生机器人在7月21日抵达救灾现场。
这个名为“海豚1号”的水面救生机器人,是一款远程遥控操作的智能化救援设备,能让救援人员无须下水就实现遥控施救。据了解,7月20日晚关注到郑州特大暴雨灾情后,公司就启动汛期应急预案,紧急筹集物资,调拨设备,运送118套“海豚1号”水面救生机器人前往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