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减费让利再发力(2)
接下来,如何推动政策红利不断发挥?郭武平认为,持续引导银行业减费让利,需要加大监督检查。2019年以来,银保监会系统针对涉企收费、清理银行乱收费开展多次检查,银行业主动退费24亿元。
减费让利不仅涉及银行业,同时也涉及多方市场主体。数据显示,2020年银行业减费让利3600亿元,比2019年增加了40%。郭武平表示,但目前存在多个市场主体多头收费的问题,如一些大型互联网平台通过导客引流来收取费用,这部分费用可能就占到6%、7%,再加上一些提供风险缓释措施的市场主体收取6%、7%的费用,相比之下,银行收取的费用可能仅为4%、5%。在有的案例中,这三方面加起来就占到费用的20%左右。
“从下一步的监管措施看,既要规范银行收费,还要对与融资收费相关的其他市场主体方面加大规范力度。”郭武平强调,其中包括大型互联网平台及其他一些提供风险缓释措施的市场主体等。
确保降费不降服务
在减费让利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切实惠及市场主体,降费不降服务?
有人提出,减费让利是让支付机构“割肉”。对此,范一飞表示,“这个说法我们不能完全同意”。一方面,市场主体业务发展,也会为支付服务主体提供连绵不断的“活水”来源,助推支付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全产业链共同承担降费的责任,将进一步优化支付产业成本传导机制。此外,价格调整以后,将助推支付服务主体转变提供同质化的服务、以价格为单一竞争要素的经营理念,促进在细分领域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支付服务。
与此同时,金融管理部门也关注到了支付机构市场集中度较高、部分中小机构生存空间受限的现状。范一飞表示,将通过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来引导支付机构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真正地回归小额、便民支付本源,纠正市场垄断不正当行为,还要更好地发挥清算机构的作用,逐步形成网络支付等各个场景下行业协调、可持续的定价体系,加快支付服务供给结构性改革,优化牌照资源的管理,推动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为切实做到降费不降服务,金融管理部门也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范一飞介绍,将要求银行和支付机构对收费情况进行自查和清理,不得采取先升后降、转嫁成本的方式变相提高支付手续费。
“我们还要求银行和支付机构建立‘两套机制’,确保政策精准传导。”范一飞表示,一是要建立“小微企业动态识别机制”,合理界定小微企业身份。对于无法准确界定小微企业身份的情形,要秉持应降尽降原则,最大化惠企利民。二是针对误收费等情况,健全“费用退还机制”,简化退费办理的手续和流程,确保降费政策应享尽享。
为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实体,范一飞表示,将确保政策能用、会用、好用,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同时,加强窗口指导,发挥国有大行、清算机构的示范带头作用。此外,还将加强监督管理。央行等部门会按照职责分工,对支付手续费收费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机构加强督导。
(责编:赵超、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