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推动疏解整治促提升数字化转型助力承接升级(2)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相关报告指出,应择机谋划布局建设一批特色承载平台,精准承接北京特色功能疏解。提升分散疏解平台的承载力,突出强化平台基础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应用经济学院张耀军教授认为,“大红门商圈此前之所以能发展壮大,就是因为存在其生长的市场土壤,所以承接地必须考虑如何为所承接的产业、商户营造具备发展前景的经营环境”,在电商、直播等新型消费形式快速崛起,传统商户经营理念陈旧,线下实体批零市场份额被进一步被挤压的状态下,产业承接不能仅仅只着眼于简单的园区建设,疏解商户的承接升级也不仅仅只是物理空间的改变,更加需要有新的运营模式来实现其经营思路的跨越提升,要让商户以疏解为契机,实现营销模式向数字化方向的转变,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从而实现“带土移植”,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迅速投入社会服务,及时获得经济收益。
“未来商贸流通行业趋势是‘销售渠道的多样化和流通环节的去中间化’,也是承接地在运营模式上的战略核心。这个趋势目前已经非常明显”。张耀军认为,承接疏解产业需要考虑客观市场因素,顺应买卖双方信息逐渐对称的市场规律,提升产业运营和配套设施建设的水平,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生态环境。这不仅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产业疏解移植过程中的阵痛,有利于京津冀区域产业疏解和循环,实现产业输出地、输入地和企业的多方共赢。
(责编:赵竹青、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