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大学为何能成为企业科研“福地”(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8-08 11:38:01
浏览

  “作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深圳实力雄厚、研发投入高、创新能力领先,科研仪器设备应用需求旺盛。”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党委书记吴德林表示,近年来,深圳抓住技术人才、仪器设备和科学研究三个方面,在前期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基本做到科研仪器设备购买有的放矢,在促进已有科研仪器设备高效利用上走出了一条高校及科研机构主动开放、与企业密切联动、社会全方位支持的示范性路子,实现了仪器设备高效流动和充分利用。

  创新成果填补空白

  张东来是哈工大(深圳)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中心主任,他率领团队自主研发的高压大功率卫星电源控制器(PCU)让我国的大卫星有了国产“心脏”,实现了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已成功应用于北斗导航等30余颗卫星。

  “高压大功率PCU是‘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张东来告诉记者,这一研究成果得益于校企合作,在航天科技集团大力支持下,科研团队携手深圳市航天新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攻克了技术难关。目前,哈工大(深圳)已为我国航天工业部门输送20余位博士毕业生。

  面对如何才能盘活创新资源,在“象牙塔”之外结出丰硕成果的时代命题,赵轶杰告诉记者:“我们已经积累了成熟的实践经验,在实现成果共享、现有成果技术转让、接受企业委托技术攻关、校企共建创新平台等方面合作成果显著。”

  数据显示,近两年,哈工大(深圳)先后与900余家企业开展科研合作,解决技术难题1700余项;联合企业共同承担国家、省、市各类计划任务130余项,总金额超过3.7亿元……并在多个研究领域攻克多个产业技术难关——其中,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款“测—控—审”一体化的“云堡垒机”,填补了国内云安全关键系统的空白。

  “目前,‘云堡垒机’已有效支撑全国3000余个政企云业务安全运营,技术产品近3年销售额达13.61亿元。”哈工大(深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哈工大(深圳)—奇安信数据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川意告诉记者,当前,数据已成为第五大新型生产要素,数据价值挖掘的重要性空前增加,而这一切的前提是确保数据安全。

  “我们在承接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时,通常会与企业联合攻关,解决落地示范的问题。”在污水处理领域造诣精深的王宏杰告诉记者,哈工大水环境专业能力在全国高校最新学科评估中与清华、同济并列第一,有着丰厚的技术积累,而这些成果的盘活转化,需要市场和企业这把“金钥匙”。

  “企业处于市场前端,我们在实验室完成技术小试到中试后,会放在企业内部应用。此外,通过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机构多方联动,有助于实现一对多、多对一的技术应用推广,为研究团队节约了找市场找落地单位的时间。”王宏杰说。

  “科研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基础研究,一条是应用研究,这样才能站得住、走得稳、跑得快。”吴德林表示,他们始终坚持立足国家和深圳当地需求,有的放矢地调整和凝练学科方向,推动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哈工大(深圳)已经成为深圳很多企业的科研“福地”。

  开放合作凝聚力量

  多方合作形成了多方共赢的局面。“我们与哈工大(深圳)开展联合研究计划,研究成果将服务于企业风控需求。对于一些重要的探索性技术,需要花大量时间研究,选择与具备技术储备能力的高校合作研究,可节约企业40%甚至60%的成本。”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数据中心副总监毛瑞彬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