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经济新方位·聚焦“十四五”目标)(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8-11 05:27:01
浏览

  令人欣慰的是,补短板的工作正在提速。日前印发的《“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明确,将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8万公里。在上海、昆明等地,雨水初级处理试点已展开;在浙江,河湖生态缓冲带正助力水生态修复;在嘉陵江、汾河等重点水域,农业面源污染长期观测已经起步……

  着力解决老百姓身边突出的水生态环境问题

  清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南明河东畔,不少市民在滨水休闲公园晨练。“童年的清澈河水又回来了!”市民颜春艳对南明河的变化非常感慨。

  “我们在南明河流域建设了16座下沉再生水厂,每年向南明河生态补水达4.5亿吨,彻底消除了黑臭水体,2020年Ⅲ类水质达5个月以上。”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侯锋说。

  临水而居、亲水戏水,一直是民众的期盼,也是水生态环境治理的目标之一。张波表示,生态环境部要继承发扬好“十三五”时期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等攻坚战,着力解决老百姓身边突出的水生态环境问题。“巩固提升治理成效,推进县城黑臭水体治理,推进‘美丽河湖’保护和建设,为百姓创造更多更好的亲水空间和体验。”

  “十四五”规划没有设置劣Ⅴ类水体的具体指标。如何确保已有成效不反弹?

  王东说,在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技术大纲中,设计了劣Ⅴ类水体比例控制指标,与“十四五”规划中基本消除劣Ⅴ类国控断面的任务相呼应。不仅如此,专项规划里还专门设计了“亲民指标”,更加关注群众身边的水体,让群众对水质变化更易感、易监督,从而有更多获得感。

  “治水”不仅有约束性指标这根指挥棒,及时传导压力、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推进全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还有工作机制保障。

  据介绍,生态环境部正在不断完善问题发现和推动解决工作机制,通过分析预警、调度通报、独立调查、跟踪督办等方式,逐月分析水生态环境形势,精准识别突出问题和工作滞后地区,并及时发出预警。适时开展水环境达标工作滞后地区调度会商,督促相关地方分析滞后原因,落实整改措施;针对久拖不决的问题,组织开展独立调查,实行清单管理,逐一销号。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11日 02 版)

(责编:郝江震、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