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精神托起的不仅是飞天梦想(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8-13 07:59:01
浏览

  但随着2008年神舟七号乘组完成太空行走任务,中国载人航天的工程能力和技术储备已达到更高水平。沿袭10多年前制定的方案一步一动,可能错过创新超越的重大机遇;按照新的技术水平更大步地跨越发展,既需要巨大的勇气担当,又需要创新的底气实力。中国航天又一次面临重大抉择。

  航天人经过技术分析和风险评估,认为完全具备进一步跨越发展的条件,从而建议中央调整原来的计划安排,直接发射8吨级的目标飞行器,兼做空间实验室,一并实现自动交会对接、手动交会对接、中长期太空驻留的第二步目标。

  首次新增挠性惯性测量组合、首次使用迭代制导技术、首次采用冯·卡门曲线整流罩……面对全新的技术和设备,7000余名参研参试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8次火箭总检查,234种故障预案处置演练,在不到20天里全部一次性顺利通过。天宫一号的控制系统、能源系统、动力系统……从里到外、从大件到细节,使用了超过80%的新设备新技术,远高于新研航天飞行器不超过30%新技术的惯例。

  当日21时16分,天宫一号在火箭托举下升空。在此后数年间,为载人航天工程创造了中国奇迹。

  “把舞动国旗的画面,作为我们的永别”

  航天员是载人航天活动的先锋。除了像其他人一样付出时间和精力,他们还要随时准备奉献自己的生命。

  2008年9月25日,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搭乘神舟七号飞船,踏上飞天之旅。他们花费近两天时间完成了在轨准备工作。9月27日,翟志刚打开了飞船舱门,在太空迈出了中国人的第一步,成为世界上第354个出舱行走的航天员。

  突然,轨道舱里响起急促的警报:“轨道舱火灾!轨道舱火灾!”语音被设置为女中音,在天地两端听来却惊心动魄。翟志刚事后回忆,当时觉得自己的头发一下竖了起来。

  值守在返回舱里的景海鹏一面检查系统,一面跟刘伯明判断排障,同时向地面发出了报告。

  刘伯明一时也搞不清状况,但他做了决定。在地面飞控大厅里,工作人员听到了航天员的对话:

  刘伯明:坚持,反正任务我们继续。

  翟志刚:明白。

  刘伯明:着火我们也来不及了,不管了。

  翟志刚:成!

  按计划,翟志刚出舱后要先把固定在舱外的一件空间科学实验样品取回舱内,而刘伯明调整了步骤,直接将国旗递了出去,翟志刚心领神会。通过电视信号,全世界观众见证了这面由科技人员绣织而成的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

  经确认,这是一次有惊无险的误报。返回后,三名航天员道出了当时的想法:“如果回不来了,就把这舞动国旗的画面,作为我们的永别吧。”

  仅用20多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已进入空间站时代。作为航天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载人航天精神不仅托起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也将激励国人胸怀梦想、脚踏实地、自立自强,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笃定前行。


(责编:赵超、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