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对流天气频频来袭,我们如何未雨绸缪(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8-19 08:44:01
浏览

  总之,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大致分两步走两个类型。潜势预报:强对流天气系统尚未发生,它可能会在哪里发生?临近预警/警报:强对流天气系统已经发生或部分发生,它如何生消?会去哪里?是风雨雷电什么天气?什么强度?两者技术路线方法、准确度和时间提前量其实是大不相同的。

  3.今年洪涝灾害两大原因:罕见极端特大暴雨、灾区地形不利

  今年河南和湖北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在有记录的气象历史上极其罕见。我找不到比“史上罕见的极端特大暴雨”,更合适准确的说法了。

  比如河南郑州,大幅度破纪录:(这里以20时-20时的国家站日雨量为准)原纪录是189.4毫米(1978年7月2日),本过程7月20日552.5毫米将原纪录提高到近3倍。

  部分地区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河南中北部400~600毫米,部分地区600~800毫米,局地近1000毫米(特大暴雨达标量为250毫米),这已经大大超过了当地的年均雨量。

  破全国纪录:7月20日16时至17时的1小时雨量郑州站201.9毫米,打破中国大陆小时雨强的原历史记录198.5毫米。

  一般的强降雨事件像“淋浴”,河南这次暴雨如“泡澡”。且不说“海绵城市”没有建好,即便建好的“海绵城市”,或许也只能应对“淋浴”,遇到“泡澡”的暴雨也大概率无能为力。大面积的短时间内发生的超强降雨,是造成灾难局面的主要原因。

  内陆冲积平原的地势是严重洪涝形成的第二个重要原因。

  河南这次遭遇极端降雨的区域,正好是黄河下游的起始段,千万年来黄河的洪水挟带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冲下中国地形第二阶梯后在地势平缓的下游地区铺开沉积,这就是黄河冲积平原的由来。

  我们都熟知的历史故事中,禹父鲧以堵治水失败,而大禹以开山疏导终于成功。但事实上,在季风降雨、大量泥沙和平坦地形三者的共同作用下,疏导是不可能单独成功的,疏堵结合才是治水的真实历史。

  千百年来黄河两面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早在千百年前黄河就已经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悬河”,在一定条件下就决溢泛滥,改走新道。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河南这次暴雨成灾,是在独一无二的地形上,短时间内降下的即便在季风气候史上也极其罕见的极端降雨。

  长江流域也是比较容易发生洪涝的地方。

  8月11日21时至8月12日9时,湖北随县柳林镇累计降雨503毫米;12日4时至7时降雨量达373.7毫米,5时、6时连续两个小时降雨量超过100毫米,均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极值。柳林镇镇区三面环山,成为洪水聚集地,后来平均积水深度达3.5米,最深处达5米。

  总的来看,我国不少地方的地形容易发生洪涝灾害,随着气候变化,极端暴雨越来越常见,各地需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建设,未雨绸缪做好防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