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对流天气频频来袭,我们如何未雨绸缪(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8-19 08:44:01
浏览

  如果把单个强对流天气系统比喻为一头象,那么当强对流天气系统以大规模集群出现时,强对流天气云系就像是“象群狂奔”了。比如今年5月10日至11日的南方强对流天气,范围大且非常剧烈,好比一个狂奔的“象群”,自西向东从重庆、贵州一路跑到了浙江、江苏,影响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

  2.强对流天气预报:潜势预报和临近预警/警报

  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一般只说结果:主要包含了时间、地点、类型、强度等信息,核心就是天气落区,有时候就是一个地图上的“圈圈”。

  有时候吃瓜群众有话要说:小半个中国都圈进去了,时间跨了整整12个小时,就这?

  但是天气预报产品就是这样,这其实是个潜势预报:即强对流天气还没发生,但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从科学的角度,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出现需要具备很多物理条件,这些数据会受观测和模拟的误差影响,还受尚不知道的某些因素影响。这些已经足以影响预报结果的准确度了。

  这是潜势预报的最主要的困难。即不论预报的把握大还是小,它只能是个可能,术语叫概率。

  强对流天气的潜势预报,一般可以提前几个小时到几天做出,可以说在大致的时间、大致的区域、大致的天气类型和强度,都有很高的可信度,但确实不能精准知道准确出现的时间和地方。

  潜势预报是没出现时预测其出现的可能性,已经出现或部分出现之后的预报就叫临近预报/警报。临近预(警)报的制作依赖于监测,一般 形式为发出蓝黄橙红四个级别的预警信号。

  颜色升级意味着天气的强度和影响范围越大。中央气象台的预警不管是什么颜色其实都是潜势预报,省市县三级地方台的各色预警信号,有的相当于临近预(警)报,有的类似潜势预报,这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和不同的发布单位而不同,省级的更接近于潜势预报,市县的更接近临近预报。

  临近预警很准吗?能提前多久?如果与潜势预报相比,当然是准太多了,因为已经看到了嘛。但与绝对意义上的精准相比,依然做不到,虽有规律但无定数。

  临近预(警)报一般是相对精准的,但这个时间只能提前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如何做监测和临近预警?这个技术有一部分与潜势预报相通,我们目前主要通过天气雷达、气象卫星和加密的地面气象观测等资料来捕捉强对流天气,然后根据它的踪迹和周边物理条件预测其移动和生消演变。这里面其实有很多的困难,比如大网捞小鱼。

  大网捞小鱼是怎么回事?原则上,综合应用各种观测手段的优点,我们基本可以很准确监测。但是,每种观测手段都有其局限性和缺点。比如说,龙卷风直径一般只有几十米到几百米,我们看看各种最主要最强大的工具如何抓它。

  地面气象站:当前加密观测站的距离最近也相隔几公里(几十年前更是相距上百公里)以上。

  气象雷达:单说近视(分辨率),也就是雷达图像上一个像素点的大小所代表的实际空间大小,离雷达近的可以有几百米范围,离雷达远的有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像素点的标值其实是这一大片地方的平均值。

  气象卫星:能24小时盯着一个地方看的卫星叫静止气象卫星,但它在赤道上空三万六千公里,可见光图像一个像素点代表至少方圆1公里大。离得近的极轨气象卫星一个像素点倒是能到几米几十米了,但一般它一天只能看同一个地方两次,相隔12小时。

  龙卷风就是这些观测大网里面的漏网小鱼。这也就是如果没有目击,我们就只能通过调查灾情的特点来确认是否有龙卷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