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显著上升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8-21 08:39:01
浏览

原标题: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显著上升

到今年8月11日,2015年“8·11”汇改实施已整6年。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波动,汇率弹性不断增强,为自主实施正常货币政策创造了条件。

对美元汇率波动性增大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启动了包括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力度等多项内容的改革。此次汇改被认为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专家认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汇率双向波动成为常态,是汇改6年来最大变化。

“‘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明显上升,直接体现就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性与6年前相比明显加大。”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这反映出人民币汇率走势更多受经济基本面变化、货币政策差异、市场供需以及汇市情绪波动等因素驱动,较好地体现了汇改的市场化取向。

更为重要的是,“8·11”汇改后,央行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中间价机制,强化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等,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意味着汇改在提升市场效率的同时,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8·11”汇改抓住了提升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水平这个“牛鼻子”。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汇改优化了做市商报价,有利于提高中间价形成的市场化程度,保持了价格的连续性和透明度。同时,扩大了市场汇率的实际运行空间,更好地发挥了汇率对外汇供求的调节作用。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汇改取得的成效,为中国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各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积极影响。比如,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大,有助于抵御外部经济波动冲击,有助于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尤其是有助于避免货币政策在内外平衡方面陷入困境,使货币政策可以专注于应对国内经济问题。

有利于应对外部冲击

汇改的另一大成效是使人民币汇率机制成为应对外部冲击的“减震器”。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更明显。从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来看,年初至今总体呈现出由升到贬、再由贬到升、随后再度贬值、到近期平稳的趋势。这体现了我国汇率市场化程度的提升。

“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历史波动率是3.1%,已经逐步接近欧元、英镑、日元等发达经济体货币的波动率,弹性增强。在市场化调节机制下,双向波动的人民币汇率比较及时、充分、准确地反映了国际市场变化和国内外汇供求变化。”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波动率也有所上升,但总体波动情况低于新兴经济体货币,更不同于一些货币经常出现大幅波动。人民币表现出比较良好的币值稳定性。

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先后陷入困境,金融市场波动剧烈程度超乎投资者想象,人民币汇率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波动幅度有所扩大。但从横向比较来看,人民币波动幅度在主要国际货币中相对较小,成为全球最为稳定的货币之一。

“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为外向型经济和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外汇市场环境,有助于对冲汇率的顺周期波动,降低相关企业的汇率风险。”连平表示,汇率弹性增大,有助于培育企业的汇率风险意识和汇率管理能力,提高其对汇率波动的适应性。尤其是使企业认识到靠自身能力很难有效应对汇率波动风险,从而主动寻求金融机构帮助,提高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