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人群怎样实现就业优先
就业是最大民生,上半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六成。下半年就业精准发力的着眼点在哪些环节?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两个重点群体获得就业岗位?就业优先这一宏观政策怎样通过分类施策落实到位?
稳定岗位积极施策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下半年,就业结构性矛盾可能更加突出。”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表示,虽然就业压力很大,但目前我们已根据不确定因素部署了相应措施,首先是把企业岗位稳住。
市场主体稳了,劳动者的饭碗才能端起来。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延续到年底,是今年促进就业工作的有效举措。“在明确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可获得必要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之外,失业保险金等措施在稳岗扩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在今年得到了进一步体现,为企业减轻了负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李长安说。
以工代训政策也延长到了2021年12月底。以工代训既帮助企业生产经营,又吸纳了就业人员。今年上半年,企业稳岗扩岗专项支持计划以工代训资金支出86.2亿元。李长安说,从效果上来看,这些措施在稳就业扩就业方面带来了积极效果,稳定了市场主体。
“以前的就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政策,常见的是帮助劳动者个体获得岗位或失业保险金,现在已经从微观向宏观扩展,通过稳定市场主体来稳定就业岗位,这种转变体现了积极的宏观就业政策的特点。”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赵忠表示。
强化青年就业服务
第三季度是高校毕业生进入职场应聘的高峰期。目前仍有部分毕业生没有落实工作,青年就业压力有所上升。
“今年有909万高校毕业生,这么大规模就业人群集中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压力确实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还带有结构性矛盾这种困难,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青年学生就业的困难和问题更加凸显。”李长安说,相关部门根据高校毕业生的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鼓励到基层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发挥国有企业在稳岗就业方面的作用,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等,使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保持了总体平稳。
连日来,面向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求职需求,河南、广东、广西、海南、上海、辽宁、黑龙江等地连续举办各种专场招聘活动,线上线下加密发布招聘信息。截至8月6日,仅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一个主题已发布线上线下岗位需求2787万人次。
下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措施正围绕着离校后的服务承接有序推开。人社部门利用与教育部门信息衔接、畅通失业登记、开展基层走访等方式,将未就业毕业生及时纳入服务体系,根据需要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免费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对其中的零就业家庭、身有残疾等困难毕业生,优先开展就业援助。
“通过就业政策来化解高校毕业生与市场不匹配的现状,减少结构性就业矛盾,是积极的宏观就业政策的另一个内容。”赵忠认为,可以给毕业生提供管理类、技术类、科研类见习机会,增强就业竞争力,还可以提供职业规划培训、岗位培训、新职业培训、技能研修等职业培训,支持高校毕业生顺利完成由学校到劳动力市场的转换。
外出务工拓宽门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人数比上年同期增长2.7%,规模与2019年同期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