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年高精尖产业GDP占比将超30%(2)
姜广智介绍,从产业地位上看,上述这些方向有的是为当前经济增长提供硬支撑,有的是为未来发展积蓄新动能。从产业形态上看,体现了我市把握产业转型升级和变换发展赛道机遇,培育跨界融合、协同共生的新业态;促进产业上下游贯通,构建研发、制造、服务等各环节联动迭代的新链条;强化数字化赋能,打造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新范式,是对十大高精尖产业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和升华。
“十四五”时期实施“八大工程”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规划》明确了北京发展高精尖产业推进路径。“十四五”时期,北京将重点实施“八大工程”。
一是万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五个一”工程,按照每个集群“一本实施方案、一套政策措施、一支产业基金、一批重大项目、一组重点承载区域”的思路,再造2-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3家万亿级市值企业。
二是产业“筑基”工程,制定并滚动实施高精尖产业“卡脖子”攻关清单,力争10个核心技术产品基本满足高端装备制造和国家重大工程需要。
三是创新成果转化“接棒”工程,依照创新项目成熟度整合研发、转化、产业化、应用场景资源分段接力支持,引导“三城”重大创新成果在京落地。
四是企业“登峰”工程,建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新增500家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10家产值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50家单项冠军企业和3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一批能够进入国内互联网行业第一梯队的头部企业。
五是产业链强链补链工程,选择10个产业链开展强链补链示范,探索形成以“链主”企业为头雁引领、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紧密跟随的“产业雁阵”。
六是“新智造100”工程,推进“十百千万”升级计划,打造10家产值过百亿的标杆性“智慧工厂”,建设100个智能工厂,推动1000家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培育万亿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七是服务型制造领航工程,支持先进制造企业由产品设备生产商向智能化产品与服务提供商转型,新增10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0个示范平台和一批示范项目,创建全国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八是京津冀协同智造示范工程,实施10个京津冀协同智造重大示范项目,建设京津冀联通共享的工业互联网和工业云平台。
2035年全面形成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规划》突出了跨区域深度协同,到2035年,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将全面形成。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规划》提出推动区域特色化、差异化、联动化发展,构建“一区两带多组团”空间布局。
其中,“一区”是指在经开区和顺义深入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区;“两带”是指在北部地区对接三大科学城创新资源,推动海淀、昌平、朝阳、顺义等区打造研发创新与信息产业带,南部地区依托经开区,推动丰台、大兴、房山等区打造先进智造产业带;“多组团”是指建设通州网络信息安全、石景山虚拟现实、怀柔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延庆无人机、平谷智慧农业等多个产业组团。
具体到各区层面,《规划》既明确了各区重点发展的2-3个产业方向,鼓励各区保持发展定力深耕细作,也支持丰台区和房山区在轨道交通领域、海淀区和昌平区在智能终端领域、丰台区和经开区、大兴区在航空航天领域、朝阳区和顺义区在智能制造与装备领域,开展跨区“研发+高端制造”的协同试点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