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铸剑起新程——中国航天科工三院60年发展纪实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8-30 11:16:01
浏览

原标题:倚天铸剑起新程——中国航天科工三院60年发展纪实

  绵绵太行山,巍巍镇岗塔,在北京的西南郊有这样一处神秘的地方。

  1957年12月9日,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我军第一个综合性的导弹专业培训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教导大队,在北京长辛店外的云岗正式成立。这个中国最早有导弹的地方,也就是今天中国航天科工三院西大院的所在地。新中国火箭和导弹事业的大幕也由此拉开。

  历史·信念

  1961,2021。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1961年9月1日,国防部五院三分院正式组建,正式成为飞航导弹研究院。一批批从军队、军事院校、大中专院校、军工厂层层选拔而来的革命战士从祖国各地来到云岗,奏响了航天人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开拓、进取、奋斗、发展的序曲。航天三院的成立,是党中央和中国政府决心打破外来封锁、独立自主发展航天事业的响亮宣言书。

  “就是饿着肚子,拼了性命,也要把导弹搞出来!”这是刚建院时第一代三院人的共同心声。创业伊始,第一型岸舰导弹“海鹰二号”研制的关键时期又遭遇中苏关系恶化,援助专家撤走,图纸资料也都被带走了。艰苦的生活工作条件、严密的技术封锁,非但没有使大家退缩,反而激发起他们高涨的工作干劲。不久,时任总设计师梁守槃从篮球的结构得到启发,一举攻克了发动机油箱材料耐腐蚀性这一关键技术瓶颈。

  在三院,“海鹰二号”被称为“争气弹”,意在争三院起家创业之气、争海军强大之气、争中华民族之气,志在甩掉‘洋拐棍’,闯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导弹研制之路。

  1973年10月,三院一群科研人员在三院西北角的荒沟里开展试验。他们将导弹的发动机头部埋在地里,冒火的屁股朝天进行点火试验。大家站在百米开外的沟崖上,紧张地凝视着点火。试验竟成功了,当燃烧的火焰刚熄灭,实验组的成员便飞跑过去测量发动机表面温度,全然不顾还有毒烟。当时这枚导弹没有被正式立项,体积小,是个“黑户”,便被研究人员亲昵地称作“小二黑”。

  1984年,当它亮相国庆35周年阅兵式时,外宾们都惊呼它为“中国飞鱼”。“中国飞鱼”便是用“砖头支锅做野炊”的办法进行高科技燃烧获得试验验证的,正是在这样原始简陋的条件下,科研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将科技强军、航天报国写在实践当中。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战斧”巡航导弹首次亮相,千里奔袭、精确打击,一时间震惊全球。“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巡航导弹!”中央坚决表态。随即,一支由三院为主的“国家队”悄然集结,巡航导弹研制大门紧急开启。时任该型号总师刘永才院士有一句著名的口头禅“活着干,死了算。”尽管经历过困顿、失败、怀疑,他们依旧没日没夜地干,直到创造了当时中国导弹武器发展史上的多个之最。2009年10月1日,中国的巡航导弹方队庄严地驶过天安门广场,向世界宣布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拥有自己研制的巡航导弹的国家。穿透过历史的云烟,屹立600年的天安门城楼曾见证列强们耀武扬威,踏上金水桥穿门而过的屈辱场景。同样十里长街,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迎来了盛世景象。

  三院多型装备先后参加了国庆35周年、50周年、60周年、70周年阅兵式、2015年九三阅兵、2017年朱日和沙场点兵,光荣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东风劲吹,鹰击长空,大国长剑昂首屹立,挺起了亿万国人的精神脊梁。三院航天人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因为这是他们用开拓拼搏向全世界发出最振奋的宣告。

  心中有梦,脚下有根。60年来,因心中有强军报国之梦,三院人在大漠深处渤海之滨苦战鏖兵,在蛟龙入水长剑凌空时欢呼雀跃,他们枕戈待旦、常备不懈,从争取外援到自力更生,从仿制改型到自主研制,三院按照“基本型、系列化”和“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的型号发展思路,圆满完成20余个系列飞航导弹的研制任务。

  变革·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