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雪域高原生态屏障(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9-05 08:51:01
浏览

囿于高原上常规观测站网稀疏、卫星产品不确定性较大等因素,相关高原气象学研究的诸多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仍有待解决。2013年5月,中国气象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共同推动了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立项,开展从陆面到平流层的三维外场综合观测以及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时任科学试验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秀骥表示,正是通过科学试验真正提出现代化的青藏高原观测系统究竟是怎么样的,然后将资料和成果应用到数值模式预报中,提高预报水平。

更多的试验、更翔实的数据,让科学家们在描摹青藏高原大气图景时取得了大量原创性成果。随着试验的深入推进,不仅刷新了人们对青藏高原大气运动机理的认知,还建立了高原中西部地面土壤观测网和西部自动探空准业务化系统,研发了高原探空、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和GPS水汽产品质量控制技术,数据产品的应用也提升了相关的国家级和省级天气预报业务水平。

对预报产品升级换代、生态环境趋势变化感受最真切的是像贡觉加布这样“钉”在一线的预报员。“过去外面一片荒凉,大风吹起沙尘连路都看不清。这些年根据我监测到的数据整理分析,阿里的大风天气正在逐年减少,得益于植树造林等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青藏高原植被生态质量显著改善。”贡觉加布说,气象部门还抓住每次有利时机,积极开展抗旱、生态保护型和森林灭火人工增雨作业,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

气象服务助力振兴

“高原雪山也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在开展气象服务对青藏高原的保护和发展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印证。

“我们每天都能收到气象部门发来的天气预报,提前安排好农活,在强降雨来临前做好相应的防御措施,减少损失。”正在西藏林芝墨脱县墨脱村拉贡茶叶基地忙碌的村民贡桑卓玛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种茶叶,采摘的茶叶直接卖到茶厂,一亩地就有上万元收入。

在“世界屋脊的低谷”墨脱县,也是西藏气候最温和、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这里的种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2013年墨脱县又将茶叶确立为当地农牧特色主导产业。但汛期雨水增多、气温多变一直是困扰当地农户的难题。“刚开始大家种茶的积极性不高,墨脱一到雨季就下个不停,都担心收成会不好。”贡桑卓玛说。

结合本地特色产业和农作物种植需求,墨脱县气象局业务人员定期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研,开展直通式为农气象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加精准的气象信息,提醒做好病虫害等防御工作。如今,气象部门已在全区农牧村开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精细化、特色化气象服务,努力做到气象灾害早发现、早预报、早预警,发挥气象服务的趋利避害、减灾增收作用。

独特、复杂和多样化的地貌也为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先天的优质绿色旅游资源。但是去哪玩、玩什么又该如何抉择呢?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气象部门积极开展生态气候资源评估,挖掘好山好水好生态,推进“中国天然氧吧”建设。2020年11月,林芝市鲁朗景区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正是依靠2015年鲁朗气象站改建升级成为生态环境站,在对基本气象要素监测的基础上,新纳入对空气含氧量、负氧离子含量和PM2.5的监测,以此出具符合标准的评估报告,从而获得好气候身份认证。

“过去人们对西藏固有的印象就是高海拔缺氧,而‘天然氧吧’称号成了景区打响招牌的一张‘金名片’。”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凌源俪说,有了天然氧吧观测数据支持,景区得以探索开发多项适应高原特殊环境的体育运动项目,如越野跑、水上皮划艇等,游人参与热情高涨。未来还将推出更多特色林下资源产品,为旅游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挖掘更多气象“红利”。


(责编:李楠桦、连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