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建设提速为乡村发展添“智”提“质”(2)
从东海之滨张家港,到西北大漠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从“北国粮仓”黑龙江北大荒,到西南“茉莉之都”广西横州,包括兴文县在内25个数字乡村建设的代表性案例被写入《指南》,覆盖信息基础设施、乡村新业态、智慧绿色乡村、乡村数字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乡村智慧应急管理等多个领域。
《指南》指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既是巩固拓展网络帮扶成果、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短板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环。
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指南》提出,网络基础设施应延伸到行政村、实现行政村的宽带接入全覆盖、推动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和应用、适时推进5G网络在乡村的建设、保障农村通信网络电力供应等具体举措。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李道亮认为,数字乡村建设是立足于我国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现状而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指南》根据中国乡村的发展实际,深刻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为乡村数字化转型和发展的新模式指明了方向。
数字乡村建设还要迈哪些槛?
当前,新一代信息和数字化技术正在转变为新的生产要素和治理工具,为推动数字经济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如今,手机正在成为“新农具”,数据正在成为“新农资”,直播正在成为“新农活”,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全国1010万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群中,有55%运用“互联网+”等新模式。
在视频直播、网络带货等新型电商的创新推动下,农产品电商近年来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超常规武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97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9.2%,行政村通光纤和4G的比例均超过了99%,农村和城市“同网同速”,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
但与此同时,数字乡村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王小兵指出,要注意的是,在部分刚刚脱贫的乡村数字化建设中,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沿海发达省市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行业间、行业内应用不充分问题突出,脱贫地区总体落后;二是投入差异较大,体现在投入总量、投入主体、投入渠道等区域差异大,脱贫地区投入量和主体少、渠道单一;三是部分地区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建设、信息交互等各要素不畅通,运营能力水平低下。
在他看来,数字乡村建设应重点着力于智慧农业、乡村社会的数字化治理和政府部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三个方面。
同时,数字乡村的建设需要多方参与,不仅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撑,也需要相关企业把先进的技术带到乡村,与实际的生活、生产相融合,要把乡村的农产品带出去。
《指南》指出,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点多面广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在深入了解和分析本地实际需求和发展现状基础上,结合建设项目特点,探索相应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实现数字乡村创新、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
为此,《指南》列举了多个场景,便于各地因地制宜,筛选出适配本地资源禀赋、信息化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内容作为参考,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字乡村发展路径。
《指南》还特别指出,各地区尤其要注意探索适合本地区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避免不切实际的举债式发展,更不能大拆大建、贪大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