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才是最该追的“星”!
85后的徐飞虎,是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数学物理学领域教授,在光量子成像领域,他提出单像素单光子成像方法,开启了远距离成像雷达和探测等多个领域的研究;70后的秦礼萍,利用Cr同位素研究,首次在陨石中找到来自超新星的氧化物颗粒,为太阳系的形成受相邻的超新星爆发的影响提供了重要证据。
9月13日,“科学探索奖”公布第三届50人获奖名单,依托在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徐飞虎和秦礼萍位列其中。
记者了解到,“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设立,由腾讯基金会出资支持、科学家主导,奖项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每年遴选不超过50名获奖人,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且可自由支配。
三年来,“科学探索奖”共评选出150位获奖人。与过往两届共100人获奖名单相比,本届面孔更为多元,既有国家级重要奖项获得者,也有多人从未获过任何知名奖项。
从本届获奖榜单来看,获奖人性别分布变化明显。女性获奖人8位创三年之最;年轻化趋势明显,35岁及以下获奖人7位,其中最年轻获奖者仅32岁,1988年出生;分布更为广泛,50位获奖人来自13个城市,苏州、长沙等非一线城市首次有人上榜。
可以看出,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和人才创新生态环境正在不断优化,而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也成为社会公众“追星”的对象。
对此,不少年轻观众在网上留言称:“选择积极正面的偶像尤为重要,科学家才是我们最应该追的‘星’”。此前,有知名科学家走进高校校园,师生夹道欢迎,秒变“大型追星现场”,这一现象也引发了大众热议,不少青年学生对科学家的热情,让人倍感欣慰。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青年科研人员纷纷接棒挑大梁,走向更高、更大的平台,逐步成长为我国科技创新中坚力量。有专家表示,时代需要更优质的偶像,这些优秀青年科学家展现出优质偶像的担当与责任,内化为当代青年的人生支点,具有积极意义。
青年科学家是希望也是力量。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说:“尖端的科学,前沿的技术,对于我们中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有自己原创的发现。只有我们自己原创的发明,才能引领我们中国往更深更高发展,因此要特别重视支持青年科技工作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谢克昌表示,“科学探索奖”的设置对年轻人指出了一条道路,一定要在基础研究上,和关键性的共性的前沿的交叉的技术上有所突破。
饶毅表示,希望这个奖项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探索基础科学和前沿核心技术是“雪中送炭”式的激励,为他们未来在中国作出杰出的成果,进行非常强有力的支持。
“科学探索奖”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科学探索奖”能成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潜心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激励,吸引更多青年人投入到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研究之中。
记者注意到,“科学探索奖”特别关注女性科学家和年轻科学家的发展,在同等条件下,年龄小者和女性胜出。今年的获奖名单也见证着女性力量的崛起。
从2019年“科学探索奖”女性获奖人4人到今年的8人,为三年来最多,一系列支持女性科研工作者发展的政策正在取得效果。
不久前,科技部等13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为进一步激发女性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更好发挥科技人才在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重要作用提供政策支持。
在探索奖发起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看来,给予青年科学家荣誉感也很重要。“一个大奖对年轻人来说不仅在经济上是一种激励,也是很好地告诉他,搞基础研究也可以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肯定,这个也很重要。”
(责编:杨虞波罗、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