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我国白色污染迎来全链条治理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9-15 17:10:01
浏览

一天中,你会使用多少塑料?又会造成多少塑料污染?塑料性能优异、成本低廉,在人们的生活中用途颇广,但因此造成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去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对加强塑料污染治理作出总体部署。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再次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

《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塑料污染治理机制运行更加有效,地方、部门和企业责任有效落实,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末端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更加显著,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并具体提出“积极推动塑料生产和使用源头减量”“加快推进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利用和处置”“大力开展重点区域塑料垃圾清理整治”等三方面共10项主要任务。

源头减量 推动塑料生产消费环节“瘦身”

在源头减量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商品零售、电子商务、外卖、快递、住宿等重点领域不合理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现象大幅减少,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到1000万个。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体改所副研究员、副处长张德元看来,长期以来,由于广大企业和消费者主体责任不明确、节约意识不强,导致商品过度包装依然泛滥,各类一次性塑料制品浪费现象比较普遍。这些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广、价值低、收集难,成为塑料污染治理的“难点”和“痛点”,因此必须从源头上减少其生产和使用量。

《行动方案》要求积极推行塑料制品绿色设计。禁止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含塑料微珠日化产品等部分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产品。减少商品过度包装,提高材质均一化程度和产品的易循环、易回收性,方便塑料制品使用后的回收和再利用。

同时,要充分考虑竹木制品、纸制品、可降解塑料制品等全生命周期资源环境影响,完善相关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开展不同类型可降解塑料降解机理及影响研究,科学评估其环境安全性和可控性。健全标准体系,出台生物降解塑料标准,规范应用领域,明确降解条件和处置方式。加大可降解塑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应用成本。推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有序发展,引导产业合理布局,防止产能盲目扩张。加快对全生物降解农膜的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加大可降解塑料检测能力建设,严格查处可降解塑料虚标、伪标等行为,规范行业秩序。

合理利用 促进再生塑料行业加快发展

在回收处置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塑料废弃物收集转运效率大幅提高。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塑料垃圾直接填埋量大幅减少。农膜回收率达到85%,全国地膜残留量实现零增长。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王永刚指出,回收废塑料不仅能解决塑料污染问题,而且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可观的原材料,进而减少石油开采。因此,大力发展再生塑料行业,构建科学精准的塑料废弃物管理体系,合理管控塑料废弃物、消解处置压力、提升资源化利用比例,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塑料污染问题,也有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