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科学梦想(2)
上海在全国科普日期间举行了“天地之间 科学筑梦”科学与艺术对话专场活动。探月工程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查学雷、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等专家与当地民众面对面。查学雷在对话中引用了苏联宇航先驱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话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活在摇篮里,激励年轻人志存高远、拥抱星辰大海。
在中国科技馆内,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1∶1实物验证件为代表的大国重器吸引了很多观众前来“打卡”。日前,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中国科技馆联合打造的中国空间站科创体验基地正式启用,以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全国科普日期间,航天员和工作人员来到科技馆内,向大小观众介绍航天员在空间站中的工作和生活细节。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2020年9月,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在全国科普日期间,理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追求低碳生活的相关活动丰富多彩。
中国科技馆举行了以“中国承诺 大国担当——‘30·60’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的专题展览。展览设置了“黑色·困局”“红色·觉醒”“绿色·行动”3个主题展区,引导公众深入思考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与挑战,理解“碳达峰、碳中和”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
浙江省举行了“碳达峰、碳中和”主题市集,参观者可以阅读低碳书籍、动手太阳能玩具、体验垃圾分类游戏,学习低碳的生活方式。
距离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不到150天的时间,北京科学中心在户外活动区举办了“科技冬奥”主题展,展示了为冬奥项目保驾护航的科技亮点,详解科技元素在训练、运动装备以及体育场馆的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3360块曲面玻璃拼成的“冰丝带”、世界最环保的制冰技术、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体育馆、“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场馆内除湿送风系统等。同时,展览还设置了“体验冬奥”区域,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此体验冰壶、旱地滑雪、仿真雪地等项目,在游玩中了解科技冬奥的知识。
致力于提升全民族科学素质
从2010年的3.27%到2020年的10.56%,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在10年间显著提升。按照国际标准,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迈入10%大关,是一个国家进入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准。
根据中国于今年6月公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21-2035年)》,到2025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超过15%,各地区、各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203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科普基础设施,发展壮大科普人才队伍,持续增加科普投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今年的全国科普日活动更加突出弘扬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志愿精神,激发科学梦想,营造创新氛围,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汇聚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