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斑马线上的人车博弈(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9-21 10:42:01
浏览

  “只有通过持续性而非运动式的严格执法,才能改变驾驶员的不礼让行为,进而使礼让成为整个社会的文明习惯。”程世东分析称,上海市于2016开始治理此类违法行为,自2018年起,“电子警察”拍到的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违法量年均下降近五成。而杭州严格执法十几年后,“车让人”已经是城市共识,人车博弈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配合。

  在灵境胡同西口,记者注意到,路口值守的除了交警,还有文明引导员、交通协管员以及身穿蓝马甲的志愿者。59岁的张阿姨手持“让字牌”,正指挥行人加速有序通过,“现在大家心中有章法,我们帮着维持秩序,通行效率大大提高了”。

  “最近一个月,不礼让行为减少了六成左右。”在灵境胡同西口执勤的西城区交通支队民警告诉记者,开始罚款后,大部分机动车驾驶员都能够依规行事,但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问题越发显露出来,比如有的“低头族”在斑马线上开小差,一些电动车、自行车越线逆行。

  对此,王丽梅认为:“礼让是一种互动,所有交通参与者都尊重各方的路权,才能从整体上打造最优通行环境。享受机动车礼让的前提是,行人和非机动车也依法行使路权,否则同样要受到谴责,交管部门可尝试约谈、通报等方式。此外,要推动交通文明进社区、进校园,让礼让观念深入人心。”

  程世东建议,为推动“车让人”常态化,除了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还要根据各地区的交通复杂程度,探索升级技术手段,不断改善路口通行环境。“例如,优化交通信号灯相位和配时,科学应用信号控制方式,在人行横道较长的信号灯路口,设置行人二次过街信号灯,而对于人流稀疏的路段斑马线,采取行人请求式按钮信号控制,有效平衡人车需求。”

  有专家表示,要通过持续性而非运动式的严格执法,辅以不断升级的技术手段优化通行环境,让机动车在斑马线前真正慢得下、停得住,最终将制度的外在约束内化为全社会的文明习惯,推动“要我礼让”向“我要礼让”加速转变。


(责编:申佳平、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