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证券交易所来了(财经眼)(2)
完成工商注册后,新设立的北京证券交易所第一时间就上市规则、交易规则和会员管理规则这3件交易所必备的基本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这些规则的制定既遵循证券交易所制度建设的普遍规律,又为创新型中小企业量身定制,让更多中小企业在这方新天地中解决融资难题,进一步扩大市场直接融资比例。
北京颖泰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将首批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在董事长王榕看来,包容性是北京证券交易所的重要特征。“上市门槛与目前精选层挂牌条件保持一致,新三板公司上市的市值、财务指标等4套标准满足其一即可申请公开发行并上市,最低市值门槛是2亿元,有利于拉动激励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企业积极成长。”王榕说,与同样服务于创新企业的科创板和创业板相比,北京证券交易所向“更早、更小、更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敞开了怀抱。
北京证券交易所首批上市公司来源于现有新三板精选层公司,新增上市公司将来源于在新三板挂牌满12个月的创新层公司。全国股转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目前,新三板共有7292家公司,其中基础层5977家,创新层1249家,精选层66家,精选层的挂牌公司适用4套标准的都有,显示出这套指标较好的适应性,“而且目前创新层、基础层符合4套财务条件之一的公司数量充足,北京证券交易所后备上市企业储备充分。”
体现包容性的同时,各项规则也凸显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精准性。
——监管要求更弹性。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比例不做硬性要求,鼓励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对于股权激励,允许上市公司在充分披露并履行相应程序的前提下,合理设置低于股票市价的期权行权价格,以增强激励功效。
——交易规则更灵活。实行30%的价格涨跌幅限制,保障价格发现效率;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实施临时停牌机制,稳定价格;买卖申报的最低数量为100股,每笔申报可以1股为单位递增。
——再融资更快速。支持企业按需灵活融资,对上位法规定的自办发行、授权发行等特色融资机制设置了快速、便捷的申报和审核安排。
让创新型中小企业“新苗”在北京证券交易所这片沃土中茁壮成长,既要包容呵护、精准灌溉,也要扎紧篱笆、严格监管。
北京证券交易所在整体平移精选层的各项基础制度的同时也对规则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严格按照现行上市公司监管法律框架,压实各方责任。比如公司治理标准更加优化,增加了独立董事应当发表意见的情形,推动独立董事发挥更大作用;比如信息披露要求更加具体,细化了自愿披露、豁免披露、暂缓披露、行业和风险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还建立了统一的内幕信息知情人管理和报备制度,严防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
“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服务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特点,不仅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缓解科技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而且比肩沪深交易所的上市制度、合规管理也促进中小企业不断完善内控制度,构建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中小企业的合规运行、长远发展保驾护航。”王榕说。
推动形成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北京证券交易所补上了关键一环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有了沪深交易所,还要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
实际上,放眼整个资本市场,答案十分清晰:北京证券交易所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与沪深交易所实现错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