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高科技须防烂尾(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9-30 09:00:01
浏览

  “与专家论证相比,技术尽调彰显创新优势。我们将嵌入政府科技创新投资决策体系,完善风险投资和信用体系,最大限度发现问题并使投资建设更加科学保险。”聊城高新区科技创新发展部部长刘志坚表示。

  高科技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创新就是试错的过程。发生偏差如何快速止损,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智慧与担当。

  在聊城高新区不远处的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发力培育新能源产业。2017年11月,山东通洋氢能动力在该开发区投资10亿元生产1万套氢燃料电池系统和1万套氢能发动机系统。2018年8月,通洋氢能的另一股东股权发生重大调整,第一大客户随即流失。同时,受同业竞争加剧、疫情叠加等影响,去年年底,通洋氢能控股股东对公司业务板块做出战略调整,今年3月将生产设备搬离开发区,导致7万多平方米的厂房闲置。

  “这个项目的撤离,一方面说明我们还停留在就项目论项目上,对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研判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在产业协同配套方面还存在短板。”聊城开发区商务和投资促进部部长郝丽娟说。项目撤离后,聊城开发区管委会及时吸取教训并果断止损,围绕产业链招引项目。目前,其已与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项目、高性能燃料电池项目基本达成一致,正在商洽项目合同等事宜,沉寂的厂房将很快苏醒。

  防范潜在风险

  前不久,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准备引进西北某化工类高科技项目,但最终被由多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否决。据该评审组成员、山东工商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科技专业负责人林忠海介绍,该开发区在引进高新技术时,不仅会预审评估这些项目是否契合开发区产业集群的定位,而且会研判研究成果是否具有技术转化可能,力求引进的项目能给产业链、创新链带来实际动力。

  在谈到高科技项目烂尾现象时,林忠海认为,这主要是因为项目评审制度不规范,专家论证前的项目调研不够。同时,项目论证通过后,缺乏严格的后期跟踪考核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林忠海建议,在专家评审后,需植入第三方中介机构评估审计专家评审效果,防止专家评审结果有失偏颇。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朱德云认为,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因地制宜且量力而行引进项目。建立专业科技招商团队,依托地方科技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做出准确研判。通过严把入口关,完善项目论证和审批程序,从源头上杜绝存在技术不成熟、研发能力无法保障等问题的项目立项;在完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传统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应不断优化扶持政策体系,积极探索扶持政策多元化。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落地服务保障,在金融杠杆运用、高端人才引进、相关产业配套、解决发展后顾之忧等方面给予多元化支持;在为“高科技”项目提供各种政策扶持的同时,地方政府需要擦亮眼睛。通过建立财政资金追踪考核和绩效评价机制,委托专业机构对项目进展、经费使用等进行监督检查和及时反馈,防范项目潜在风险。

  “对把‘好事办坏’的应当健全问责机制,出现烂尾项目时不能让‘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者再‘拍屁股走人’。加强审计、监察、司法部门等对项目实施的监督,及时纠正和处理违规违纪问题,并对相关人员依法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朱德云说。


(责编:赵超、陈键)